两个儿子、一个家:一位农村妇女四十岁的抉择与代价 沈翠花和丈夫冯一画年轻时一起进城打工,砖瓦、扎钢筋都干过。怀孕后她回老家待产,孩子一岁又回去挣钱,家里的天平就在挣钱和照看孩子之间不断摇摆。第二胎又是男孩,沈翠花心里清清楚楚:两个儿子意味着更多负担,也让她决意不再生育。 夫妻俩后来碰上更硬的事:婆婆洗衣服落水身亡,公公喝酒后中风瘫痪在床。冯一画起初连做饭都觉得难,家务和照护的大头落到沈翠花身上。她一句“把我当你闺女”劝了公公,白天喂饭、擦身、端屎盆、按摩成了日常。那段日子把她的青春和力气全掏了出去。 社会背景并非个例。公开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老幼两头忙,是许多乡村家庭面临的长期问题。经常是一方外出挣钱,一方留守照顾老人孩子,风险一旦叠加就很难承受。冯一廷等邻里亲戚在出殡和照料上伸出手,沈翠花对此心存感激,也更清醒地看到身边人的有限与帮助的珍贵。 她四十岁了,身上有劳累的痕迹,心里有不再生育的决定,也有对未来的焦虑。有人在网上评论道,“这种生活谁顶得住”;也有人说,“农村女的太能干了,社会应该给更多支持”。当务之急是怎样让更多家庭在务工与赡养之间有更可行的选择,而不是把所有重担都压在个体身上。 你怎么看这事儿?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