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价再涨两毛,燃油车退场论又热,新能源渗透率破五成,关键变在2026购置税吗
  • 88彩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油价再涨两毛,燃油车退场论又热,新能源渗透率破五成,关键变在2026购置税吗

发布日期:2025-11-23 17:00 点击次数:195

挪威9月纯电销量占比高达98.3%,中国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冲到57.8%,油价还在往上拧,这三件事叠在一起,把燃油车推到真正的拐点上

油价在6号晚上又调高两毛,几个车友群炸开了锅,最先站出来的不是懂技术的人,而是算账的人

有人把老款燃油轿车卖掉换电车,说法很直给,油费每次踩下去都是大钱,电费却像小零钱,不用掰着指头也能算出哪头更省

杭州街头,出租车队伍基本清一色绿牌,师傅们的理由也朴素,一天省出一百多,补习费和一袋米就有着落

补能便利不再是纸上谈兵

2023年全国公共与自用充电桩总量到302万台,比年初直接多出一半,京沪高速五十公里就能遇到一座超充,广州深圳已经能见到十分钟把电补到能跑三四百公里的场景

宁德时代的快充电池把补能时间压到十分钟量级

保险公司顺势推出电池衰减险,把消费者最担心的一项变成可保的风险

到了夜里,充电站成了城市新夜市,价格动态调整到三毛一度,爱晚归的人把“蹲点补电”当成日常

换电也在铺,2200座站点亮了灯,北京推出月付套餐,固定月费能不限次数换电,网约车司机直夸划算,手里烟都少点了一根

全球政策的方向不难看懂,只是路径各不相同

欧盟定下2035年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却给合成燃料留了一道门缝,外界评价冷暖不一;

美国用IRA法案砸下2.3万根快充桩,但离开大城市,地图上依然有大片空白

有特斯拉车主在中部州摸黑赶路,车机提示下一站快充要198公里以外,人直接沉默几秒

对比之下,中国密集铺网的方式,让“补不到能”的焦虑在更多地方被安抚

市场的数据已经写在账面上

全球燃油车年销量从九千多万台滑到七千多万台,下降的斜率比很多人预期更陡

但2025年夏末初秋,中国燃油车突然“喘上一口气”,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长,1到9月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达到814.1万辆,同比增长1.7%,结束了前一年两位数的下滑

9月中国乘用车国内销量229.9万辆,同比增长11.2%,其中传统燃油车卖了100万辆,同比增长6.4%,新能源的批发渗透率到53.5%,零售渗透率到57.8%,双双创下新高

这是一场价格与体验的双重较量

决定油电拐点的,最终不是情怀,而是总用车成本里那一桶油价

油价一年里十涨十二跌,心跟着曲线起伏;

电价半夜三毛,稳得像每月准点到账的薪水

再叠上购置税、保养、城内通行等细项,消费者对哪种动能更划算心里有杆秤

当燃油车厂商把促销力度拉到23.9%,豪华品牌甚至接近27.7%,对面的新能源平均优惠只有一成出头,价格这根杠杆还在撬动选择

冷天的那道坎,眼下也不再是不可逾越

东北实测里,零下二十度电车续航打了个七折,确实掉得不轻,但家里地库有桩,出门商场地库也能补,补能便利性抵消了部分焦虑

安全争议没有消失,新能源汽车自燃的个案时不时登上热搜,这些情绪会真实影响观望者,但更完善的三电管理和保险条款设计,正在把“怕”拆成具体的可控风险

行业判断也在变得谨慎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燃油车退场论为时尚早,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退坡后,价格优势会被削弱,加上安全事故影响部分消费者信任回流,中期会是油电协同发展,长期仍是“脱油向电”

这种判断把时间维度摊开来看,不再沉迷于某一个月份的曲线

技术与价格的交叉口,还会再变一次

行业人士张照虎判断,燃油车价格走到历史低位,能满足价格敏感用户;

当新能源渗透率跨过50%后,增长显得吃力,油电混合有机会改写格局;

若全固态电池量产落地,棋盘还会再洗

这不是虚言,过去两年从刀片电池到快充电池的跃迁,已经把补能时间、寿命与成本三个维度重新校准

中汽协的预测给出一条中线:2025年燃油车份额将降至约52%,边缘品牌或加速退出,燃油车将收缩到越野、豪华等细分赛道,并更多采用插混技术

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燃油车都要退,只是留在舞台中央的位置越来越少,需要凭本事站住脚

看向海外,两条参照线很清晰

挪威用十几年时间,把税收优惠、路权便利和水电资源的优势叠满,最终在2025年9月让纯电份额站上98.3%,几乎清空了燃油新车市场,同时宣布两年内逐步取消电动车主要补贴,并提高燃油新车首次登记税

这是从政策托举过渡到市场自立的范本

德国的故事更像产业侧的侧影

福特在德国萨尔路易斯工厂关闭福克斯生产线,马自达在广岛总部提示海外版马自达6零部件库存不可续,两款经典燃油车收尾离场

老牌强国的转身说明,连最会造燃油车的人也把重注押向电动化,保留的只是一小撮高价值细分

国内政策的锚点在手上

今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扩大了燃油车报废更新的支持范围,对2.0L及以下排量燃油车给到报废和置换补贴,而从2026年起,新能源车需要缴纳5%的购置税,这一来一回,会不会重新改写油电的价差秩序

真问题摆在面前:如果油价维持高位而电价保持稳定,消费者会不会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自然转向;

而低线城市和乡镇的充电空白,要多久才能补齐到能打消顾虑的程度

促销战还在加速

走进几家合资品牌的4S店,动辄两成多的综合优惠写在展板上,销售不回避库存压力,更多的是强调养护和残值;

新能源门店的节奏不同,侧重点在补能权益、三电质保和智能座舱体验

在这种一冷一热的对照里,消费者拿着计算器,盯着的不只是落地价的那一刻,而是三年五年总成本的曲线

油价,可能真是最后的关键

当每一升都涨得有感,当每一度电都能在深夜便宜地装进电池,社会性的选择就会慢慢固化成共识

情怀可以留给博物馆和周末自驾,钱包最终会把票投给更省、更稳、更方便的那一边

这不是刀切豆腐式的替代,燃油车不会在一个节点集体退场

更像是舞台灯光慢慢偏向新能源,燃油车退到侧翼,依旧有掌声,却不再是主角

眼下的数据说明了一切:新能源渗透率破五成,燃油车也能小幅回暖,政策从给糖到校准,技术继续往前拱,市场进入多元共存的阶段

终局不急着宣布,关键把每一步走扎实

结论落在今天的行动上:当油价不停冒尖,电网和充电桩越铺越密,价格与体验的双曲线会继续拉开

燃油车还会在越野、豪华和专业用途里坚守一阵

但更大体量的通勤与家庭购车,正在把选择权交给电

最后还是要把话说白了

燃油车不会一夜退场,油电同台的下半场,胜负多半写在油价曲线和城市里的每一个插座上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