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万高铁建设跑出“加速度”!三大工程相继告捷,区域发展迎来新机遇
  • 88彩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渝万高铁建设跑出“加速度”!三大工程相继告捷,区域发展迎来新机遇

发布日期:2025-09-11 16:09 点击次数:88

在我国高铁建设的宏伟版图中,渝万高铁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通车冲刺阶段。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包(银)海通道与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万高铁的建设进展备受瞩目。它起于重庆东站,途经南岸区、巴南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终至万州北站,正线全长25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近期,渝万高铁三大关键控制性工程节点相继告捷,为全线贯通扫清了主要障碍。2025年8月26日,万州枢纽项目的高粱乡隧道顺利贯通。该隧道长4310米,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大埋深146米。其地质条件复杂,且需近距离下穿既有的郑渝高铁高粱镇隧道,最小净距仅25.4米。建设者们采用“微震控制爆破”技术,历经1500余次爆破作业,确保了新建隧道顺利推进与既有铁路安全运营。

8月18日,渠溪河双线特大桥合龙。这座大桥全长约953米,位于涪陵区珍溪镇。面对危岩落石、滑坡体及河床斜岩等不良地质,以及三峡库区水位30余米的大幅升降,建设者们采用了双壁钢围堰和智能悬臂造桥机等技术和装备,成功跨越天堑。

9月1日,蔡家沟双线特大桥也实现合龙。该桥全长2113.3米,其15、16号墩高150.5米,是国内在建350公里时速无砟轨道高铁桥梁的“最高墩”。建设者应用“液压自动爬模系统”进行高墩智能浇筑,墩身垂直度误差控制达毫米级,并利用数字建模和智能监测系统保障大跨度梁体高精度合龙。

这些工程奇迹的背后,是智能建造技术的引领与安全管控体系的保障。从智能凿岩台车到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从BIM技术模拟施工到实时监测系统,智能化技术贯穿于渝万高铁建设的各个环节。在邻近营业线施工、超高墩作业等极端工况下,项目采取了超前策划、专项方案等一系列安全管控措施,树立了新的安全标杆。

渝万高铁的建设,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胜利,更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项目建成后,重庆中心城区至万州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内,极大便利了沿线民众出行。它将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双向流动,促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与“主城都市区”的互联互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也将推动三峡旅游资源的开发,助力“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

从数据来看,渝万高铁的建设成果显著。而在这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西南艰险山区绘制出一条连接未来的幸福之路。让我们共同期待渝万高铁的全线通车,见证它为区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你对渝万高铁的开通有什么期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