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国足主帅,选个谁真就那么难吗?眼看报名截止日期都快到了,那几个传闻中的名字,卡纳瓦罗、弗洛伦蒂诺、甚至还有齐达内,一个个的,听起来都挺像那么回事,又好像都在传,但就是没个准信。搞得现在这风声鹤唳的,谁出来说句话,都像是在放烟雾弹。 我翻了翻那些所谓的“内部消息”,说是足协那边对人选有几个考量方向,一个是要有国际知名度,能压得住场子,另一个呢,得熟悉亚洲足球,最好之前在亚洲带过队。但这些要求,真要把名单列出来,能符合的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卡纳瓦罗在广州恒大那几年的成绩,确实亮眼,两个亚冠冠军,四个中超冠军,这数据摆在那,谁也不能否认。2015年他接手的时候,球队正经历一个过渡期,结果硬是给带出了这成绩。 可问题是,他现在还在中超吗?他最后一次带队,是2022年带领天津津门虎,虽然没啥让人惊艳的表现,但至少说明他还活跃在中国联赛。而且,他当初离开恒大,也是因为俱乐部的一些变化。现在的国家队,和当年的恒大,是两个概念。国家队的压力,可不是俱乐部能比的。 话说回来,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跟挤牙膏似的,一点一点地往外挤信息。球迷们能不着急吗?这不仅仅是选一个教练,这是关乎到未来几年的国家队走向,是能不能看到点希望的关键。每次大赛前都这么折腾,等到教练确定了,留给他的准备时间还有多少?这让人怎么能不憋屈? 我看到有人在评论区说,不管是谁,只要能让国家队踢出点精气神来就行。这话说的,好像我们要求很高似的,其实大家就想看到球员们拼尽全力,别再出现那种无精打采,丢了球就好像天塌下来的样子。2019年的亚洲杯,小组赛勉强出线,1/8决赛就被伊朗4比0血洗,那场比赛的画面,现在还时不时会在脑子里闪过,球员们那种眼神,至今都让人有点心寒。 这选择教练的过程,折射出的不只是对具体人选的争议,更是对整个中国足球发展模式的一种焦虑。我们总是希望能“一步到位”,找到那个能“点石成金”的救世主,但足球,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个好的教练,也需要好的球员基础,需要完善的青训体系,需要联赛的支持,需要一个稳定、科学的管理环境。 你看前些年的那个里皮,来了又走,走了一次又回来,最后还是黯然离场。他带来的,有战术,有理念,但很多东西,在中国足球这片土壤上,就是很难生根发芽。他自己也说过,中国球员的创造力、比赛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这是实话,但听着也挺让人无奈的。 现在的传闻,又提到了什么“土帅”的可能性,但一提到“土帅”,又是一堆争议。有人说,本土教练更了解球员,更懂中国足球的文化。但也有人担心,国内教练的视野和战术理念,能不能跟上世界足球发展的潮流。这就像是个两难的选择,怎么选,好像都有理由被批评。 我甚至还在想,卡纳瓦罗这次真有可能出山吗?他当初在恒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俱乐部投入巨大,外援实力强劲,让他能搭建起强大的阵容。国家队不一样,他能依靠的,更多是中国本土球员。而且,他执教期间,也曾有过一些争议性的排兵布阵和战术调整,这些都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关键是,无论最终是谁,这个人选背后,是否真的经过了深思熟虑,是否真的符合中国足球发展的长远规划。而不是又一次,为了应付眼前的时间节点,匆匆忙忙地做出一个决定。我们不想要昙花一现的惊喜,我们想要的是持续的进步和稳定。 这马上就到截止日期了,到底会是哪个名字浮出水面?我们还能看到一个让大家眼前一亮的答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