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召杨得志赴朝参战,问有何要求,他只要朱老总亲临:定海神针稳军心
  • 88彩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中央召杨得志赴朝参战,问有何要求,他只要朱老总亲临:定海神针稳军心

发布日期:2025-08-21 10:59 点击次数:108

1950年,一纸调令将正在陕西整训的杨得志和他麾下的第十九兵团调往山东兖州。随后,杨得志与政委李志民被一封密电召至中南海。在这里,他们见到了朱德总司令。任务很明确:彭德怀已在朝鲜前线,并且点名要第十九兵团入朝参战。

中央领导直接问杨得志:“要去朝鲜打仗,有什么要求吗?只要我们能满足的,尽力满足。”面对这个几乎可以要求任何军备物资的机会,杨得志的回答却让在场的人有些意外。他没有要飞机大炮,也没有提后勤补给,只提了一个要求:“我希望朱老总能到我驻军的山东看一看。”

一个“不合时宜”的请求

对于即将开赴朝鲜战场的部队而言,指挥官最应该操心的是武器装备。毕竟,对手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强大的地面火力。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虽然是解放军的王牌主力,但手里的家伙和敌人一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可杨得志偏偏不提这些。他清楚,新中国家底薄弱,飞机坦克这些重装备,中央就算想给也拿不出来。与其提无法满足的要求,不如解决部队最核心的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就是兵员的战斗意志。当时的第十九兵团,乃至许多即将入朝的部队,都面临一个隐形危机。

解放战争结束后,大批身经百战但伤病缠身的老兵复员还乡。为了补充兵力,部队招收了大量新兵。这些年轻人有保家卫国的热情,却没有上过战场,缺乏实战经验。面对即将到来的残酷战争,紧张和畏惧的情绪在军中悄然蔓延。这种情绪,是任何武器都无法弥补的致命短板。

杨得志深知,一支军队最强大的武器是士气。因此,他提出的那个看似务虚的请求,实际上是一次精准的战略部署。他需要一剂强心针,而全军上下,没有谁比朱德总司令更适合扮演这个角色。

老总长和年轻将领

杨得志之所以敢提这个要求,源于他与朱德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深厚情谊和绝对信任。1928年,年仅17岁的煤矿工人杨得志投身革命,加入的正是朱德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他是跟着朱德一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兵。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朱德可以说是杨得志的伯乐。杨得志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从排长、连长一路晋升。朱德始终关注着这位年轻将领的成长。1938年,八路军344旅旅长徐海东因病离职,旅长位置空缺。

在众人以为会由同级别将领接任时,时任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力排众议,推荐当时年仅27岁的团长杨得志代理旅长。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议论,但朱德的坚持,最终让杨得志获得了独当一面的机会。可以说,没有朱德的知人善任,就没有杨得志后来的辉煌战功。

这份知遇之恩,让杨得志对朱德有着无比的敬重和信赖。他知道,朱老总不仅是军队的统帅,更是无数士兵心中的精神图腾,是这支军队的“军魂”。请他出马,远比任何战前动员都管用。

六十四岁的“定海神针”

朱德听完杨得志的请求,稍作思索便欣然应允。他立刻明白了这位爱将的用意。不久,64岁的朱德不顾年事已高和冬日严寒,动身前往山东。杨得志本想安排老首长在指挥部接见各部队代表即可,免去奔波之苦。

但朱德摆了摆手,坚持要亲自到基层部队去看望战士们。他认为,只有走到士兵中间,才能真正鼓舞士气。于是,在杨得志等人的陪同下,朱德在第十九兵团的各个驻地间穿梭,与基层官兵亲切交谈,嘘寒问暖。

几天后,第十九兵团召开动员大会。原定只有团以上干部参加,但战士们听说朱老总要讲话,潮水般涌向会场。许多人为了看清总司令,甚至站到了板凳上。有干部出声呵斥,朱德却笑着制止了,他干脆走下主席台,在队伍中来回走动。

“既然大家想看我朱德,我就走近点,让大家都看清楚!”他一边走,一边和战士们握手,现场口号声和歌声此起彼伏。这位老帅没有一点架子,他的到来,如同一颗定心丸,瞬间驱散了新兵们的紧张与不安,让整个兵团的士气达到了顶峰。

从山东到朝鲜的淬炼

远在朝鲜的彭德怀听说此事后,对身边的人说:“朱老总去了第十九兵团,看来他们很快就要来了。”果不其然,经过朱德的亲自“加持”,第十九兵团上下斗志昂扬。1951年2月,杨得志率部跨过鸭绿江,正式投入抗美援朝战争。

事实证明,高昂的士气转化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第十九兵团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屡建奇功,几乎参加了所有重大战役。杨得志本人也因战功卓著,先后升任志愿军副司令和第四任司令员。

他当初那个看似“不务正业”的请求,最终被证明是一次极具远见的战略决策。他要的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能驾驭钢铁的、无所畏惧的人心。

结语

1954年国庆节,杨得志作为战斗英雄登上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紧紧握着他的手,向众人介绍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站在一旁的朱德元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对亦师亦友的将帅,在革命的洪流中结下了深厚情谊。杨得志的请求,既是对老首长的信任,也是一位优秀指挥官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洞察。他明白,决定战争胜负的,终究是人。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