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人民海军的赫赫战功,特别是那场令人热血沸腾的西沙海战,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电影《南海风云》中唐国强饰演的角色,以及南海舰队司令部如今的标志性驻地——湛江。这里承载着海军历史上的首次海岛反侵略作战的记忆,是研究这段历史无法绕开的关键所在。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1955年10月24日,当原中南军区海军正式改称南海舰队时,其司令部并非直接设在湛江。根据国防部8月6日的命令,这个初生的舰队指挥机关被安放在了广州。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费解的决定,毕竟广州并非直接濒临南海前沿。 起步维艰:新生海军的印记 要理解这一选择,我们得把目光投回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年11月4日,随着广东战役的胜利宣告结束,这片南粤大地,除了少数沿海岛屿和雷州半岛,其余地区悉数解放。紧接着,12月15日,广东省军区江防司令部应运而生。 这支部队的组建,融合了海军接管处和两广纵队第2师的部分骨干力量。同期,又从四野第44军和东江纵队抽调精锐,组建了广东江防部队,旗下拥有海防大队和登陆艇大队等单位。 彼时的广东江防部队,家底相当薄弱。他们仅有5艘炮艇、16艘登陆舰艇,以及若干民用船只,总吨位加起来不过1000吨。就是这样一支装备简陋的“海军”,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后续解放岛屿的重任。 尽管在1950年5月海南岛战役中,这支部队未能参与韩先楚将军指挥下的登岛作战,但他们在同月举行的万山海战中,却首次崭露头角,展现出了不俗的作战能力。这次海战也为华南地区海军力量的进一步整合奠定了基础。 同年10月,中央军委以广东江防部队司令部为基础,着手组建了华南海军司令部。随后在12月,以前述各部为班底,并补充了第58军第173师师部和四野补训第2师的部分人员,正式组建了中南军区海军,其司令部机关便设在了广州。 广州的底气:不止是南大门 选择广州作为初生海军司令部的驻地,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多方面的深思熟虑。首先,广州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地处粤中南、珠江三角洲的北缘,地形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典型的“背山面海,丘陵地带”赋予其独特的战略价值。 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南濒南海,扼守着北岸中枢,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上,广州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对外贸易中一直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更是清朝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窗口。 进入近现代,铁路的兴建进一步强化了广州的“国际大都市”地位。1900年7月,粤汉铁路动工,历经坎坷,终于在1936年9月全线通车。这条铁路纵贯中南大部,将武汉与广州两大城市紧密连接,显著提升了广州的交通枢纽地位。 到了1955年南海舰队正式成立前夕,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工作已然启动。1957年10月,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投入使用,京汉、粤汉铁路彻底连为一体,形成了贯穿南北的京广铁路大动脉,这为广州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人员与物资调动能力。 其次,广州拥有较为坚实的重工业基础,尤其是造船业,可谓其一大特色。清朝末年及民国时期,尽管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广州仍取得了不俗成绩。建国后,国家更是高度重视广州的工业优势与历史积淀。 根据广州地方志馆的研究数据,“一五”计划期间,广州进行施工的工业建设单位多达235个,工业基建投资总额达到2.16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增长了1.47倍,重工业产值更是飙升了3.09倍。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广州在重工业领域的显著优势。 在广州的重工业版图中,黄埔造船厂无疑是卓越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1851年,始建的柯拜船坞,后发展为黄埔船局,与江南船局、福建船政、大沽船坞并称为“晚清四大船坞”。这座船厂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凭借非凡的智慧与勇气,成功制造出了以“广金”、“广玉”两舰为代表的铁甲舰。 到了中南军区海军组建之时,黄埔造船厂已历经百年沧桑。在中南军区海军时期,该厂承接了大量修复缴获破损军舰的任务。南海舰队正式成立后,黄埔造船厂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根据《黄埔修造船厂厂志》记载,该厂在1956年就为南海舰队修理了原“勇敢”号和原“桂海”号登陆舰,编号分别为3-141和3-151。 再者,广州作为当时中南军区,也就是后来广州军区前身的领导机关驻地,提供了独特的协同优势。1952年7月,中南军区领导机关根据本军区战略方向的任务特点和需求,从汉口迁驻广州。尽管在1955年2月中南军区撤编,但同年4月,以其为基干组建的广州军区,其总部仍设在广州。 南海舰队成军之初,力量相对弱小,主要侧重于近海防御,仍离不开陆军和空军的支援。将司令部设在广州,与军区最高指挥机关毗邻,无疑为各军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指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确保了对这支新生海军的快速响应与支援。 战略迁移:从腹地到前沿 南海舰队司令部的驻地并非一成不变。1964年,在广州驻防多年之后,南海舰队正式离开了这座城市,迁驻另一处重要的海防要地——湛江。这次迁移,是舰队自身发展壮大和国家海防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 彼时,随着人民海军实力的日益增强,战略重心也逐步向更靠近海洋前沿、拥有更深水港条件的基地转移,湛江的地理优势开始凸显。然而,尽管南海舰队司令部离开了广州,这丝毫没有影响广州在华南地区的突出战略地位。 结语 从整个大军区时代来看,广州始终是军区机关的驻地。即便到了2016年2月,广州军区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南部战区的机关驻地仍然定点于此。这足以证明,广州在我国军事战略版图中的重要性是长期且不可替代的。南海舰队司令部最初选择广州,是其初创时期在综合考量下对战略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其后续迁往湛江,则标志着人民海军走向成熟,海防部署日益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