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美国这招真是“全套”操作啊,单挑中国根本不用拉全世界下水,也不用搞得跟个坐台的似的,一副只差给中国贴个“老大”标签的样子。可他们偏偏就这么干了,理由都不用多说,想摆脱中国的崛起。 但你细想想,美国凭啥能这么嚣张?数据都摆在那儿呢。中国去年出口总额突破3兆美元,去年对美出口也达到了接近6000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左右(来源:商务部统计)。美国自己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东西,可不少是日用消费品、电子产品,谁都知道这行业是咱们的“钱袋子”。 你拿一份2019年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清单来看,电子零部件、服装、家具、机械设备……一大堆,很多美国公司就是靠这些在消费市场里挣翻了身。 结果呢,美国自己明白,再搞下去,自己那些产业只会迈向“下坡路”。制造业如今只占GDP的1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大部分可都是“许可费”或金融、科技这块“高端产业”。这几年,美国不也开始摆出一副“让制造业回流”的样子?其实就是把制造链往自己腰包里挪,嫌脱了衣服还嫌裤子太短。 你看,三星在美国新建的洗衣机厂、特斯拉把电池厂迁回国内,这不是明摆着用压力落实“技术回流”么?但你怎么还指望美国真的改善制造环境?人家清楚得很,这个产业基础早就被搬离过去了。 再说美元,才是真正的“核心武器”。美元作为“世界硬通货”,让它能玩命的操控。这不光是经济手段,更是政治网友们经常说的“金融霸权”。沙特卖石油用美元,军火合同用美元,美国就能随时把金融筹码扔出去,告诉你“别动我”。 但这招终于开始显露疲态。去年,美国发国债的成交量跌了12%(来源:美联储报告),投资者对美债的信心减弱。这意味着,美元这个“超级货币”的信誉不再像以往那么牢固,美元霸权的基础在动摇。 你很多国家都在试图绕开美元,搞自己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东南亚、印度,都在努力布局这块。印度今年甚至对跨境电商加了50%的税,用的可是美国这套“关税策略”。 你说,这样一来,美国还能玩多久?它的奢望就是用关税甩掉对中国的依赖,同时靠美元维系“金融霸权”,但这个双刃剑到底能剑刃多长? 那些西方国家现在心里都挺明白的。你看,欧洲不还经常说“打击中国市场”的还暗搓搓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中国的高端稀土、芯片等“硬核”材料的封锁,让中美科技竞争变得越发激烈。 而美国自己呢?一边敲打中国,一边鼓吹“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可真“多元”到自己还不是跑出来笑脸相迎。 更笑话的是,很多美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重组”压力下,被逼得要么“舍近求远”跑到越南、墨西哥,要么在美国搞“回流”。你看苹果、特斯拉,这些“脸面”公司,压根就是在被政策带着走。 其实美国自己心里也清楚,想用关税和美元操控全球,还远远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经济基础那个“底”,不是一句“加税”能轻松改变的。 未来这个局,没准还会变成“谁执掌钱袋子,谁就能玩得更溜”的局面。问题是,这会变成谁更快找到“出路”?还是说,到最后还是“烂底儿不停火”,再怎么折腾,没人能逃脱“资金链”断裂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