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那天我正准备走进教室,突然瞥见走廊里的公告栏熙熙攘攘围了一群老师,讨论得热火朝天。我凑过去一瞅,才发现是关于乒乓球比赛的消息,原来我们学校在全市教职工乒乓球比赛中拿了季军。榜单一旁的颁奖照片里,几个熟悉的面孔笑得满脸红扑扑,站在领奖台上那股子自豪劲儿,是藏不住的。 要说乒乓球赛乍一听挺简单的,你不就拿个小球拍拍打打吗?但真玩起来才知道,这玩意对手腕的力量、技巧还有反应速度都有要求。这次比赛能拿季军,咱学校的代表队是真不是闹着玩的。我后面找到了参赛的体育组老师杨哥,他最近运动服穿得特别勤,说不得就是因为备战比赛这事累得不轻。 “咋说呢,这比赛吧,还真是有点意思。”杨哥边喝水边跟我念叨,说他们每场都是五局三胜,就看谁扛到最后。这次比赛场地就在我们学校北校区,那环境是真得劲,灯光通透不刺眼,乒乓桌也是专业设备,踩地板一脚下去恨不得能听回声。虽然咱们打起来便利,但压力嘛也不小,赛前每个队员心里憋着一股劲,谁都不敢松懈。东道主要失误那不是丢脸吗? 整个过程,最让杨哥记忆深的还是小组赛跟中心机关代表队的比赛。他们打得极其凶,每个队员都拼出了吃奶的劲,最后还是惜败。说起来,中心机关队太强了,人家简直跟专业队出身似的,那手腕一抖球就划了个让人摸不着边儿的弧度,打得他们一时间也没招。“但咱就是个就是一股韧劲,输了这场还有下一场,千万不能气馁。”杨哥说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接下来的比赛他们就稳扎稳打,面对那些技术差不多的对手,场面真是胶着到喘口气都困难。几场打满五局的比赛,他们不止跟对手拼狠,如果你在现场,就能看到队员间彼此传递的眼神,打出个好球就马上对着队友点点头,感觉就是心有灵犀。比赛最终定出名次那阵儿,虽然俩队都得了季军,可那种仿佛久经沙场后的英雄相惜还是让人特有感触。 这事儿放在学校里,今年一下子引爆了话题。老师们少不了拉着队员打听赛事细节——谁的发球动作最花哨,哪个队员翻盘最“刺激”。杨哥说,比赛的背后其实还有个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学校里年轻老师的身体素质确实跟老一批没得比。平时忙着批改作业、备课,疏忽了锻炼,真打起比赛就有些力不从心。说到这儿,他猛地顿了一下,好像自己也意识到平时站讲台的时间比运动场的时间要长。自说完,杨哥甩下手里的矿泉水瓶,转身去拿球拍,“我得再练练,不然下次怕是冠军咱也没戏。” 其实回头一想,这不仅是乒乓球比赛的故事,更是学校的缩影。教职工间的友谊、拼搏的精神,当然还有暴露问题后的一点点反思,最后变成了改变的动力。文体活动看着好像只是课余那么一娱,但它更是一种隐秘的连接:不仅能让身心舒展,还能让同事间的默契更上一层楼,这种脱离了讲台后的活跃,是日常应有的调和。 再说个题外话,我也摸了摸教学楼的角落那台乒乓球桌。也许某一天,下课后老师们会更常聚在这儿,挥几下球拍,聊聊天,然后在笑声里结束一天的忙碌,这不就是生活最得劲的状态?这样愿意运动的情绪氛围,才可能一传十十传百,下次比赛,咱们拿冠军,也就不远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