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吹吹 编辑|张吹吹 5月8日,美国华盛顿,TikTok和母公司字节跳动把美国政府告上法庭。目标很清楚,冲着4月24日签署的新法去的。按这部法,字节跳动必须在270天里把TikTok卖掉,美国政府还能再给90天缓冲。过了期限,应用商店要下架,网络服务商也要挡流量。 这不是一般的监管,是动真格的。因为这个,TikTok在美国的未来一下子被卡到了时间点上。市场开始盘算,创作者、广告主、卖货的商家都在算账。这事不只是商业,还是一场公开的掰手腕。 白宫和两党议员态度一致,给出的理由是数据安全和影响力风险。FBI等部门在国会听证会里说,担心用户数据被拿走,担心内容被暗中推送。同样,很多州的政府设备早就禁装了。结果是,政治层面的支持线很宽。 TikTok的反驳也不含糊,说这事碰到了言论自由,说用户创作的内容应该被保护。另外,他们拿出“德州项目”,把美国用户数据托管在甲骨文的服务器上,再加访问限制。美国政府认为这还不够,核心问题没拆干净。 官司现在在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走加速程序。双方都交了厚厚的材料,法官要看的是法律依据能不能站稳。时间在往前走,平台和用户都不敢松手。任何一个程序节点,都会引发新一波讨论。 ![]() 如果最后真得卖,买家是谁是个难题。微软、甲骨文这类公司被点过名,但反垄断和政治敏感度都不低。还有一个关键点,中国的出口管制把推荐算法列进清单,核心算法不容易出得去。中国商务部也表态过,反对强卖。 放到全球印度在2020年已经全面禁了TikTok。欧盟的机构和不少欧洲国家,对政府设备安装有禁令。加拿大和英国也对公务设备做了限制。同样的做法在扩散,美国的动作可能会带动更多国家跟着调整。 商业层面的影响很直接。广告主要换投放渠道,创作者的收入结构要重算,跨境电商的链路也会被打断。TikTok Shop在美国这两年铺得很快,从直播带货到物流合作一条龙。结果是,一旦被下架,这条链上的人都要找新路。 信息获取方面也在变化。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几年美国人通过TikTok看新闻的比例在上升,年轻人更明显。记者和媒体也在用短视频传递现场。因为这个,平台的去留不仅影响娱乐,还影响信息入口。 安全担忧并非空话。2022年,字节跳动承认有员工在内部调查时访问过美国记者的用户数据,后来开除了相关员工。这件事把信任打了个折扣。接着监管部门加码,FTC等机构的调查也在推进。同样,国会的问询并没有停。 如果真的下架,用户会怎么做?有人会保留旧版,有人会找旁路安装,还有人会转去别的平台。一旦网络层面开始屏蔽,体验会断流,更新也会断,安全风险还会升。技术上能绕,但长期看成本高、不稳定。 这场下棋不只在科技层面,还牵动数据、舆论和资本。美国和中国都不愿在关键技术和平台上让步。企业被夹在中间,一边要守法律,一边要稳业务。同样,用户在这场掰手腕里成了被动方,手里的手机说了算却又说不算。 平台替代并不是没有。YouTube的Shorts、Instagram的Reels、Snap都在准备接盘,广告部门也在做好流量迁移的方案。创作者会分流,MCN会重签合同。结果很现实,内容生态会再分配,谁能接住谁就涨一截。 9月的一个午后,华盛顿特区法院门口,风有点大。一位美食博主拿着便当盒拍完一条短视频,抬头看着灰色的大楼,手机屏幕上的点赞数还在跳。他把便当递给旁边的律师朋友,两人站在台阶边等下一场听证。法庭会把这场纠纷的时间点定在什么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