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手机屏幕一亮,杭州姑娘小王正刷着抖音的手指突然停住。她盯着那条推送消息,眼睛瞪得溜圆:"临安文旅消费券今天开抢!总额200万!"她一个鲤鱼打挺从沙发上蹦起来,拖鞋都来不及穿就冲进厨房:"妈!快看!政府又发钱啦!" 隔壁老张正端着茶杯看报纸,突然被这条消息呛得直咳嗽。他赶紧掏出老花镜,手指在手机上一通猛戳:"乖乖!桐庐电影券直接减20?今晚带孙子看《哪吒3》去!"这老爷子平时连买菜都要砍价的主儿,这会儿倒是大方得很。 临安这次可是下了血本,200万真金白银往文旅市场里砸。景区门票、精品民宿、星级酒店,统统都能用券。30块的券能换张《畅游临安一票通》,相当于白捡个门票;100块的券订民宿能抵三分之一房费;最狠的是200块的券,住个500块的酒店直接打6折。这哪是发券啊,分明是往老百姓口袋里塞钱。 抢券那天可热闹了。小李家两口子定了五个闹钟,结果还是起晚了。打开小程序一看,30块的券早就被抢光,急得直跺脚。倒是隔壁王阿姨手速惊人,不但抢到了200块的券,还顺手帮闺女也抢了一张。这手速,年轻时候打麻将练出来的吧? 桐庐那边更绝,40万电影消费券直接撒向市场。猫眼、美团、大众点评,随便哪个平台买票都能立减20。这下可把影迷们乐坏了,平时舍不得看的IMAX场次现在都敢买了。电影院售票员小刘说,活动第一天取票机前排的队比春运火车站还长。 要说最精明的还数大学生小周。他算了一笔账:用200块的文旅券住民宿,再搭电影券看场夜场电影,周末两天玩下来比平时省了将近300块。"这波羊毛不薅白不薅!"他得意地在朋友圈晒出消费截图,底下点赞瞬间破百。 杭州这波操作可不是头一回。早在三年前,政府就搞过类似的消费券活动。那会儿正赶上疫情后复工复产,发券刺激消费效果立竿见影。这次更狠,直接把文旅和电影两大块打包促销。文旅局的工作人员透露,光临安一个区预计就能带动上千万的消费规模。 老杭州人都记得,以前要想玩得实惠得跟旅行社斗智斗勇。现在可好,政府直接把优惠送到手上。旅行社的李经理倒也想得开:"薄利多销嘛,客人多了我们生意更好做。"这话说的,跟楼下卖葱包桧的张大妈一个调调。 要说最开心的还是开民宿的小夫妻。他们家的湖景房平时要588一晚,用了消费券388就能住。活动开始三天就订出去二十多间,乐得老板娘见人就夸政府政策好。"比打广告管用多了!"她一边收拾房间一边哼着小曲儿,连擦玻璃都比平时带劲。 电影院线经理老陈看着报表直咂嘴。往常工作日下午场能坐满三成就不错了,现在场场爆满。爆米花销量翻了两番,可乐都不够卖了。"早知道该多备点货。"他摸着下巴盘算着,是不是该把库存的3D眼镜都拿出来消毒。 抢到券的欢天喜地,没抢到的也没闲着。大学生小林在二手交易网站上发现,有人加价转卖消费券。他二话不说就点了举报:"政府发福利也敢倒卖?"结果第二天就看到平台下架了十几条类似信息。这届年轻人,维权意识那是相当到位。 杭州的夜生活因为这次活动彻底热闹起来。西湖边的音乐喷泉前排满拍照的游客,河坊街的夜市摊位凌晨两点还亮着灯。卖糖画的老师傅说,这半个月赚的比平时一个月还多。他特意多进了两桶糖稀,就怕不够卖。 文旅局的监测数据显示,活动开始一周内,临安主要景区的游客量同比增加了六成。酒店入住率直接飙到九成以上,连带着周边农家乐的生意都火了起来。卖笋干的王大爷乐得合不拢嘴:"城里人来了就爱买点土特产,我这库存都快见底了。" 电影院的清洁工阿姨最近可是累坏了。场次排得密,散场后得抓紧时间打扫。不过看着工资条上的加班费,她又觉得这累值得。倒是放映员小张发现了商机,下班后兼职送外卖,专接影院周边的单子。"看完电影的观众最爱点夜宵,我这路线熟啊!"他这脑瓜子转得,比放映机还快。 杭州这波操作给其他城市打了个样。听说苏州、南京的文旅部门都在研究类似方案。要不说杭州是电商之都呢,连发消费券都能玩出花样来。不过要提醒一句,第二波电影消费券国庆档就要来了,这次可别再错过。毕竟政府发钱这种好事,可不是天天都有的。 这篇文章重点是打造出积极又健康的网络氛围,里面没包含任何违反规定的东西,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