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长跑了,传令兵指挥一个团,结果日军四个师团都拿他没辙
  • 88彩
88彩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88彩 > 88彩介绍 >

团长跑了,传令兵指挥一个团,结果日军四个师团都拿他没辙

发布日期:2025-11-22 18:16 点击次数:199

#全民炫饭打卡挑战#1938年4月25日晚上,贾家埠这地方炮声震天。日本人轰了三个多小时,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东北军阵地上砸。

680团团长于学道肩膀中弹,血直往外冒。疼得他脸都白了,心里更慌的是眼前这仗打得太惨烈。一千多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冲过来,像疯狗一样。

于学道撑不住了,扔下部队就跑了。

团长一走,士兵们傻眼了。有人开始往后撤,正在冲锋的战士不知道该进还是该退。整个680团眼看就要散了。

这时候一个21岁的传令兵站出来了。他叫刘培植,看起来普普通通,谁也不知道他是个有五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刘培植开始”传达团长命令”,指挥各营各连作战。一个小小的传令兵,居然敢指挥整个团!

8连响应最快。连里有5个共产党员当军官,他们看是刘培植在指挥,二话不说就照办。连长孙清溪带着全连战士反击,一夜之间夺回4个据点。

那一夜的战斗惨烈得没法说。8连跟日军拼刺刀,月光下血肉横飞。孙清溪身中数弹还在指挥,直到最后一口气。全连147个人,一个不剩,全部战死。

刘培植这个传令兵,硬是指挥680团守住了阵地。日军想增援台儿庄的路被堵死了。

说起来刘培植这人,16岁就入了党。1933年在陕西宜君县读高小,表面是学生,其实干的是地下工作。

那年头搞地下工作不是闹着玩的,被抓住就是死。刘培植胆子大,在宜君县建了第一个党支部,还搞了个”秘密读书会”发展党员。

高小毕业后,他和几个同志要去陕甘宁边区。国民党军队到处设卡盘查,稍微露馅就完蛋。几个年轻人愣是机智地躲过了所有检查。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东北军的日子不好过。党组织让刘培植他们都去于学忠的51军搞统战。

在51军里,刘培植的身份是传令兵,实际任务是秘密发展党员。这活儿太危险了,一不小心就暴露。

让人想不到的是,刘培植在51军发展了300多个党员。这些人后来都成了部队的骨干,关键时刻能影响整个战斗。

1938年2月,淮河阻击战打响了。这是51军第一次独自面对日军。

日本人的计划很毒:23万大军南北夹击徐州,控制整条津浦线,然后直逼武汉。蒋介石在开封开会,定下”徐州作战”的方针。

于学忠接到命令去徐州。东北军憋了一肚子气,九一八后流亡关内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报仇了。

2月5日开始,淮河沿岸炮声不断。日军装备好,火力猛,但东北军就是不退。几天后,日军急眼了,集中两个师团强攻。

日军飞机在天上盘旋轰炸,大炮轰得地动山摇。国军阵地被突破好几处,形势危急。

于学忠这时候展现了军事指挥官的水平。他看出日军刚突破阵地还没站稳,正是反击的好时机。

于学忠带着师长旅长亲自上前线指挥。看到军长都来了,东北军将士士气大振。

“必须夺回失地!”于学忠给下面下死命令。

反攻开始了,东北军端着刺刀冲向日军。多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爆发,他们要证明东北军不是软蛋!

战斗激烈到什么程度?中日两军在淮河边肉搏,每个据点都要反复争夺。114师684团1营营副罗广智身负重伤,拒绝下火线,流尽最后一滴血。

8个昼夜下来,日军始终没跨过淮河半步。51军两个师顶住了日军两个师团的攻击,这在当时简直是奇迹。

淮河阻击战胜利了,影响很大。记者范长江写了《淮上观战记》,在《大公报》连载好几天。“东北救亡总会”专门从武汉送来慰问信。

台儿庄大捷后,日军撤到峄县。4月12日,日军增兵准备反扑。李宗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51军,火速调他们增援。

5天后51军全部到达,在邵庄、贾家埠一带跟日军激战。4月25日那天,日军拼命了,炮轰三个多小时后派一千多人冲锋。

680团团长于学道是于学忠的弟弟,两兄弟以前在东北军并肩作战。但这次不一样,于学忠下了死命令:“夺不回阵地,我跟于学道一起枪毙!”

于学道知道哥哥动真格了,重新组织反击。但日军火力太猛,于学道负伤后就撤了。

这下麻烦大了,没人指挥了。士兵开始后撤,正在冲锋的不知道咋办。

刘培植这时候站出来了。他冒充”传达团长命令”,直接指挥各营各连。胆子够大的!

8连执行最坚决,因为连里的共产党员认识刘培植。连长孙清溪带着全连反击,夺回4个据点后全连壮烈牺牲。

日军几次反攻都被打退,增援台儿庄的路彻底堵死了。

后来徐州突围时,一些国民党军官换便衣跑了,丢下部队不管。刘培植等共产党员组织部队有序撤退,还收容了上万散兵。

刘培植伤愈后回到延安,后来成了农垦事业奠基人。于学忠将军解放后受到毛主席接见,主席说他是共产党的好朋友。

1938年那个夜晚,一个传令兵救了整个团,影响了整个台儿庄战役。在民族危亡时刻,这些年轻人挺身而出,用血肉筑起钢铁长城。

面对生死考验,是什么力量让一个21岁的传令兵敢于承担如此重任?又是什么让不同党派的人能够生死与共?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