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实用心理《5分钟心理学》 图片 配合下方音频阅读,体验更佳。 图片 柠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图源 最近有位来访者跟我说: “老师,我觉得自己好像永远都在道歉,对父母道歉,对孩子道歉,对伴侣道歉,甚至对同事道歉。有时候明明没做错什么,心里还是揪得难受。” 生活中,可能你也是这样:想照顾好所有人,一旦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就会陷入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中。 夜深人静时,那些“要是我当时……”“如果我能……”的念头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重播,让你辗转反侧。 过度内疚夺走了你的快乐,你越来越容易紧张焦虑,根本放松不了。 其实,有些事情你真得不需要感到太内疚,试着慢慢放下以下这些“不必要的内疚”。 1. 拒绝别人不需要内疚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 别人找你帮忙,你当时特别累,但就是说不出不字; 每次拒绝别人时,你就觉得自己特别自私。 你已经形成了心理学中所说的“取悦模式”——总是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满意的基础上。 但亲爱的,你需要明白: 你的时间和精力同样珍贵。 当同事临时塞给你额外的工作,当朋友老是要你帮忙照顾孩子,你有拒绝的权利。 图片 2. 偶尔对孩子发脾气不需要内疚 当妈妈的人,可能是最容易产生内疚感的人,我很少见到比妈妈们对自己更苛刻的群体了。 其实,再温柔的母亲也有脾气,再耐心的父亲也会烦躁。 你可以发脾气,重要的是事后能够抱抱孩子,说一声:“妈妈刚才太着急了,不是你的错。” 当然,你也要注意用正确的方式排解情绪,不管孩子怎么爱你,如果你一直对孩子控制不住情绪,孩子肯定会受伤的。 3.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需要内疚 之前我看到一个柠友留言说,她喜欢在周末画画,但画画的时候又会充满负罪感。 因为她觉得这个时间应该用来学习提升,或者陪家人。 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别人还没苛责我们,我们已经自我审查,时刻监视着自己,不允许自己太放纵。 然而心理学已经告诉我们: 适度愉悦不是懈怠,而是精神的新陈代谢。 当你沉浸在热爱的事物中时,你不仅是在善待自己,也是在储蓄更好的状态,才能善待别人。 4. 离开一段错误的关系不需要内疚 有的人在婚姻中过得很压抑、很痛苦,却还要苦苦维持。 一想到离婚会让家人失望,会让孩子变得可怜,甚至觉得会让另一半难堪,就不敢做决定,把维持关系当成了道德义务。 可实际上,不健康的关系像一潭死水,不仅困住你,也困住对方。有时候最负责任的选择,恰恰是诚实地结束。 5. 努力后没有达到期待不需要内疚 我32岁了还没买房…… 别人都升职了,就我还在原地踏步…… 我可能永远都成为不了父母期望的样子…… 这些不够好的念头,常常把人压得喘不过气。 但幸福的标准不该是单一的,如果你确实努力过了,却没有达到期待,这背后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并不都是你的错。 把“我应该”换成“我可以”,从自我接纳开始,你反而会轻松很多。 6. 暂时不想振作不需要内疚 最后,我想对正处于低谷的朋友说: 允许自己暂时不想勇敢。 比如你失恋了,很难过,你不需要如别人所说的“快点走出来”,假装开心。你感觉很失落、很受伤,这是很正常的,给自己一些时间慢慢消化、慢慢愈合。 丨健康的内疚是一种警示灯,提醒我们可能偏离了自己的价值观; 丨但那些持续不断、毫无必要的内疚感,则会变成心灵的毒药。 你不需要对所有事情负责,也不需要为所有人心疼。 从今天开始,试着把“对不起”换成: “我原谅自己的不完美”; “我尊重自己的感受”; “我接纳当下的状态”。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