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涨到3600点,为什么我的股票还在2800点徘徊?"最近刷屏的股民段子,道出了当下A股最魔幻的现实。当上证指数时隔半年重返3600点关口,有人欢呼"牛市归来",更多人却在追问:这次真的不一样吗? 巴菲特的"四维体检法" 股神巴菲特曾用"四维分析法"评估市场:估值水平、企业盈利、利率环境和投资者情绪。让我们用这把标尺丈量当下的A股。 估值层面,沪深300市盈率14.3倍,低于十年均值;企业盈利方面,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科技制造板块亮眼;利率环境上,LPR连续下调创造宽松氛围;唯独投资者情绪指标略显过热,融资余额逼近历史峰值。这种"三稳一热"的组合,恰似2016年慢牛启动前的格局。 资金流向的"马太效应" 当下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化。新能源板块年内涨幅超60%,而传统地产板块下跌15%。这种分化背后,是"聪明钱"的集体选择——北向资金持续加仓光伏龙头,社保基金增持半导体,险资埋伏专精特新。就像巴菲特所说:"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注册制改革正在加速A股的"去伪存真"。 长期主义的三个锚点 观察当前3600点,有三个关键变化值得注意:首先,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产业资本开始"抄底自己";其次,科创板研发投入占比突破10%,创新正在取代规模成为估值核心;更重要的是,个人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入市占比达57%,市场结构日趋机构化。这些变化共同构筑着A股新的价值地基。 站在3600点的十字路口,与其追问"还能涨多少",不如思考"什么值得拿五年"。巴菲特用六十年的投资生涯证明,发现价格只是入门,识别价值才是真谛。当A股逐渐告别齐涨共跌的粗放时代,那些能穿越周期的优质资产,正在3600点的喧嚣中默默酝酿下一个黄金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