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陈梦的事儿,怎么说着说着就上头条了呢?人明明还没正式上场,怎么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话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好像她昨天就输了个底掉一样。手机里推送的那些,一个比一个夸张,搞得好像她马上就要原地退役似的。 话说回来,这大湾区全运会,她还真就没在大家眼前晃悠过。我翻了翻赛程,哦,看到了,11月11号,就是那个光棍节,但愿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下午12点半,女单1/16的比赛,对手是孙铭阳。这名字听着就有点意思,孙铭阳,上海来的,打法上可是个“生胶”。这生胶嘛,在乒乓球里,那可是出了名的“怪”和“难缠”。球路飘忽不定,旋转变化多端,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碰上了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陈梦虽然奥运会冠军拿到手软,里约和东京两届奥运会,她都是金牌得主,这荣誉簿上写得明明白白,可是在赛场上,谁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在这种全国性的综合运动会上,地方队选手往往也是卧虎藏龙,为了荣誉,那可是拼了老命的。 看那些评论区,真是五花八门。有喊“永远支持陈梦”的,有说“陈梦加油,好运相伴”的,也有直接点名“两届奥运冠军超厉害”的,仿佛给她打气就能直接化作赛场上的得分。但也有不少人,比如我这种,看着就觉得有点烦躁,直接开怼“你们自己制造话题罢了,不予理睬无聊话题。” 真的,网上就是这样,有时候大家就喜欢没事找事,或者把一点点小事无限放大。陈梦又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就因为她名气大,就成了别人拿来博眼球的工具。 你说,她两次奥运会单打冠军,这成绩,放眼整个中国乒乓球历史,那也是数得上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在团体赛里贡献了力量,虽然单打不是她发力的时候。但到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那可是实打实的女子单打冠军,压着伊藤美诚打,那场面,想想都觉得解气。这已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成就了,按理说,职业生涯已经足够辉煌,说“圆满了”一点也不为过。可偏偏,总有人盯着你,好像你的人生就得按照他们设想的剧本走。 我有时候也在想,陈梦自己看到这些,心里会怎么想?是不是也觉得有点无奈?人家运动员,训练比赛已经够辛苦了,还要承受这些莫名其妙的舆论压力。就像人还没怎么在赛场上大展身手呢,网上的讨论已经比她的比赛本身还要热闹了。真是的,就不能让人家好好地打完比赛,再来评价吗? 而且,这种“生胶”选手,就像是很多运动员的“天敌”。你看,以前很多厉害的选手,碰到一些特别的打法,都会吃亏。不是说陈梦不行,而是说,这种挑战是真实存在的,不是网上那些花边新闻能衡量的。网上那些人,估计连生胶是什么都未必清楚,就知道跟着起哄。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陈梦又怎么样了”,而不是“陈梦将要面对什么样的挑战”。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她参加比赛,就是为了全力以赴去拼。至于输赢,那是比赛的结果。但在这之前,所有的关注点都应该在比赛本身,在她的准备,在她的对手。而不是在那些无聊的猜测和放大。 你看,我这手机还没放下呢,还在刷新。又看到了几条,说什么“陈梦状态不稳”的,我真的想问,她到底是以什么状态出场的?她甚至还没登场表演呢!这信息传播的速度,有时候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明明是还没发生的事情,却好像已经被演绎出了无数种结局。 我想,陈梦自己心里应该也明白,这条路不好走。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友善,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运动员的艰辛。有时候,最好的回应,可能就是用场上的表现来说话。但在此之前,至少希望她能少一些外界的噪音,多一些专注。 这场和孙铭阳的比赛,真的是一场硬仗。生胶的打法,说真的,挺考验运动员临场应变能力的。希望她能顶住压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毕竟,两次奥运冠军的荣誉,不是白来的。她是有实力,也有底蕴的。 网上的声音,有支持有质疑,这是常态。但有时候,真的希望大家能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多关注运动员本身的努力和挑战,而不是那些捕风捉影的传闻。 那么问题来了,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我们真的有必要对一个还没完全开始的比赛,进行这么多的猜测和讨论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