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通坦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可太火了。您翻翻朋友圈或者短视频平台,她穿传统服饰递椰子水的照片几乎刷屏——深褐色织锦裙裹着利落的裤脚,发尾别着朵小花,手里举着瓶刚从冰桶里拿出来的椰子水,正往遛弯的大爷手里塞。那大爷接过去时,她还顺口说了句“凉丝丝的,解解暑”,活脱脱邻居家刚下班的小闺女,哪还有半点儿官架子? 这姑娘最近是真往人堆里扎。前阵子舆论场总有人说她"高高在上",政策说得漂亮落实不到实地。她倒也实在,直接把办公室搬到了大街上——菜市场卖鱼的摊位前蹲过,跟大姐学挑鲫鱼时溅了一身水;社区小公园的长椅上坐过,听遛鸟的大爷唠叨晨练场地不够;最绝的是上周三,大太阳底下在老榕树下站了半小时,听七十八岁的退休教师王大爷絮絮叨叨讲了半小时"当年教室漏雨,拿塑料布蒙头上课"的事儿。 王大爷后来跟街坊念叨:"那闺女啊,比我亲孙女还耐心。我讲当年用煤油灯看书费眼睛,她就说'现在孩子们有护眼灯,但您说的苦咱们得记着';我说现在学校有了新电脑,她又问'是不是每个娃都能轮上用'。我就这么絮叨,她就那么听着,手里的本子记了小半页。"这话传到网上,评论区全是"这才是听民声该有的样子"。 连夜市小老板都跟她混熟了。卖炒粉的老张头说,前几天她溜达过来时,他正跟顾客争"辣度够不够",她也不插话,就站在旁边看。等顾客走了,她才笑着说:"大叔,您这辣椒面儿撒得匀乎,我闻着都香。"老张头乐呵得直拍锅铲:"得嘞,您要是爱吃辣,明儿我给您留锅特辣的!"隔壁卖鲜花的姑娘更直接,举着玫瑰凑过去:"佩姐,这花新鲜着呢,您拿一束回去插瓶?"她连忙摆手:"得花钱买,不然我跟您学插花,回头给家里添点颜色。"那姑娘笑得眼睛弯成月牙:"成!明儿教您包玫瑰花束,保准比卖得还好看。" 这些事儿搁以前,谁信啊?老百姓总觉得当官的"说话像念稿,走路带风",说的都是"民生无小事",可真遇上事儿找不着人。现在佩通坦往菜市场一蹲,跟卖鱼大姐唠两句"这鲫鱼肚子鼓不鼓",往公园长椅上一坐,听遛鸟大爷骂两句"健身器材又坏了",那层隔在官和民之间的窗户纸,就这么"刺啦"一声捅破了。 当然,光靠递椰子水、听唠叨可不够。现在大伙儿都在看,她记在本子上的话能不能变成实在事儿。王大爷提的学校漏雨问题,要是过俩月真看见工人来修屋顶;老张头念叨的炒粉摊位租金高,要是真有政策帮忙协调;卖花姑娘说的"想进社区卖花没人管",要是真松了绑——那才是真本事。不过至少现在能说,她迈出了第一步:让老百姓觉得,这位姑娘是来办实事的,不是来"镀金"的。 说实在的,政治这事儿复杂吗?说复杂也复杂,政策文件能堆成山;说简单也简单,老百姓要的就仨字儿——被听见。你递杯凉水,他记着;你说句"我懂",他记着;你把他的唠叨当回事儿,他就把你的好记一辈子。佩通坦现在干的,就是把这些"仨字儿"一件件落到实处。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