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黎明,是被炸醒的。 8月28日,周四。天还没亮,整座城市还在梦里,就被撕裂天空的巨响给震碎了。俄罗斯疯了一样,把无人机和导弹成捆地扔向乌克兰首都。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似乎已经彻底没了底线。 这一次,火不仅仅是烧毁民房,更是第一次,直接烧到了西方世界在基辅的脸面上。欧盟代表团的大楼,英国文化协会的办公室,都在一片火海中成了重灾区。 这到底是手滑了,还是莫斯科算计好了,故意送来的一份血色警告? 欧洲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爆炸的中心,在城市东边。 达尼察区一栋五层楼房,被导弹不偏不倚地砸中,瞬间塌成了一堆瓦砾。 搜救队通宵都在挖,在扭曲的钢筋和冰冷的水泥块里,扒拉着哪怕一丝丝生命的希望。 数字让人心头发紧。23条人命,没了。其中4个,还是孩子。 另外还有8个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废墟之下,超过225处民宅、公寓甚至医院,都刻上了新的伤疤。 整个欧洲,像是被点着了。英国首相斯塔默直接开骂,说普京这就是“毫无意义的野蛮”,是在“谋杀和平”。 他话说得极重:“俄罗斯在滥杀无辜,这种血淋淋的暴行必须停下!” 话音刚落,英国外交部就把俄罗斯大使叫去骂了一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发了火,谴责这是“又一次无差别轰炸”。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用“震惊”形容自己的心情,撂下狠话:“欧盟,绝不会被吓倒。” 大西洋对岸泼来一盆冷水 欧洲的怒火,隔着大西洋都能感受到。 但当所有目光都投向老大哥美国时,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冰水。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的回应,让所有欧洲外交官都傻了眼。 她居然把俄罗斯炸平民,和乌克兰炸俄罗斯炼油厂,这两件事放在一块儿说。 这叫什么?各打五十大板。侵略者和保家卫国的人,在她嘴里好像没什么区别。 有官员捅给媒体的消息更让人心寒。据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不高兴,但也不惊讶”。 他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赶紧结束战争。 “至于怎么结束,几乎无关紧要。” 消息人士甚至说,特朗普就希望泽连斯基和欧洲那帮人能认清现实,承认乌克兰得丢掉一些土地。 这种冷酷到骨子里的态度,和欧洲大陆的情绪简直是冰火两重天。葡萄牙总统德索萨气得公开骂特朗普是“俄罗斯的资产”。 你打你的我炸我的 外交桌上吵翻了天,乌克兰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说话。 基辅被炸的第二天,乌克兰的天空就黑压压飞起了三百多架无人机,直扑俄罗斯老家。 一口气打了俄罗斯境内10个地区,连克里米亚也没放过。 乌克兰的目标很明确,你打我的民房,我就断你的财路,废你的战争机器。 萨拉托夫州的空军基地、布良斯克的输油管道、好几家炼油厂,全都被精准点名。 数据不会骗人。就两周,俄罗斯超过21%的炼油产能直接报废,一个重要港口的石油出口能力也被砍半。 事实好像证明,俄罗斯唯一能听懂的语言,就是拳头。 泽连斯基也再次喊话,全世界必须给俄罗斯来一套新的、更狠的制裁。 大哥靠不住小弟自己上 指望美国,看样子是悬了。欧洲似乎下定决心,这回得靠自己。 冯德莱恩提出了一个新词儿。她说,必须给乌克兰“坚定且可信的安全保障”,把乌克兰变成一只“钢铁刺猬”。 谁来碰,就扎谁一手血。 这可不是喊喊口号。欧盟动真格了,正琢磨着把冻结的两千亿欧元俄罗斯资产,拿出来给乌克兰重建家园。 还有一笔高达1500亿欧元的国防贷款也已经在路上。 有意思的是,美国国务院也批了一笔8亿多美元的军售,卖给乌克兰增程弹药。但掏钱的,是丹麦、荷兰和挪威。 结语 8月29日,当全世界还在为基辅的死难者争吵时,乌克兰正在纪念自己的阵亡将士。 泽连斯基在那天说了一段话:“自由的代价,是一代人。而奴隶的代价,是世世代代。自由很贵,但奴隶更贵。” 前线的炮火从未停歇,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打掉了俄军的侦察兵,甚至在马利尼夫卡夺回了近5平方公里的土地。 乌克兰人选了最难走的一条路。他们不仅要顶住东边的炮火,还得学着适应西边的冷风。 这条路,注定写满了勇气,也写满了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