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光伏行业,你有没有觉得这两年简直像在坐过山车? 去年还咋咋呼呼“新能源赛道无敌”,今年一回头——哎呦妈呀,全是亏损、暴雷、冷风嗖嗖。 资本市场上那些手握王牌、曾经被无数人捧得快上天的头部公司,突然一个比一个更惨,活像进了冰窟窿。 你要是真有心,去翻一下A股光伏龙头们最新交出来的中报,各种难听的词都不够用了。 血本无归、亏损创历史新高——放在以前,谁敢信啊?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偷走了光伏的春天?是行业的周期铁律?还是龙头们自己太高估了风口? 咱得好好唠一唠这几家企业,故事里面门门道道多的很。 先说通威股份。 这可是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领域里响当当的老大哥,曾经的“优等生”,全球的出货量前五,简直是资本圈的活招牌。 结果今年上半年一看,人家都快要哭了。 49亿到52亿的净亏损摆那,跟去年同期比,扩大了个将近七成。 这是什么概念? 去年的亏损还“温柔”点,这会儿直接两倍速往下冲。 说句人话:组件卖得越多,亏得越惨。 你以为产能越大抗风险越强?没门。 正所谓“规模即负担”,市场价格狂跌,货甩出去都像是在割自家肉。 通威这块“压舱石”,如今压得自己都快喘不过气。 利润惨得像骨头缝里还得刮油花。 再来看TCL中环。 它原本心里算盘打得精:五大业务一条龙,从硅料一直拉到组件,妥妥的全产业链布局。 老话说“抓牢每个环节,总不能全盘皆输吧”? ![]() 偏偏市场不讲武德,全方位挨批。 上半年亏损40亿到45亿元,比去年多出一半还不止。 本以为营收增长能救急,结果一年下来,营收只有去年的一半。 钱没赚到还越填越亏,原想筑起护城河,转眼成了无底洞。 “家底”都快要被掏空,一句话就能形容,屋漏偏逢连夜雨。 更讽刺的是,光伏一哥隆基绿能,这会连自己的名字都快叫不响了。 老隆基往年可是单晶硅片领域的全球王者,不仅转化效率一再刷新,还带领世界标杆走在最前头。 今年上半年却净亏48亿到55亿元。 你以为一哥能扛住? 现实比电视剧都狗血。 硅片业务泥潭越陷越深,组件卖不出去,这战线越拉越长,怎么收拾都不对劲。 董事长钟宝申嘴上喊着“三季度回归盈亏平衡”,看当前这场面,说句实在话,比登天还难。 留给隆基的时间不多了。 说到晶澳科技,哎哟喂,也好不到哪儿去。 上半年净亏预计25亿到30亿元,去年亏8.74亿已经够难看,现在直接“暴力升级”,涨幅超过两倍,还不带回头的。 产品价格像扑克一样直接拉到冰点,赚钱能力扑通扑通,掉地声儿都能听见。 他们公司内部估计也清楚,“今年后半段可能有点希望”,但一次次提“再平衡还很遥远”。 话说得阳光,内心怕是都自个儿发抖。 真叫大家伙听了都心疼,这情绪谁受得了? 说到这儿,是不是以为整个行业都快要崩了? 等等,还真有“活口”。 你看那爱旭股份,活脱脱成了今年光伏主产业链的“独苗苗”。 二季度居然能盈利,简直像极了黑夜里的一道闪电,刺激得同行都直迷糊。 整个上半年净亏1.7亿到2.8亿元,对标去年的17.45亿“超级大坑”,减亏幅度高达84%以上。 要问诀窍? 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们家的ABC组件。 这小玩意火到啥程度? “供不应求”不是口号,是真的市场全都疯买,外销量直奔欧美澳等高价值市场。 海外销售狂奔,毛利率蹭蹭蹭涨。 别的人还赔着钱做吆喝,爱旭待在原地,愣是杀出一条活路。 估计其他巨头现在回头看,不羡慕都难。 刚才说了一堆冷数据,大伙可能觉得有点迷。 总归一点——曾经的光伏神话在一夜之间“破了防”。 从全民造富到抱团取暖,现在全靠自己救命。 “行业寒冬”这词,放在这轮周期身上,真是一点不夸张。 市场价格暴跌,需求萎缩,产能又膨胀得没边没际。 说句调侃的,光伏厂商真是“人有多大胆,产能就有多大灾”。 而资本市场早就不是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环境变化之快,连老司机都要稳住方向盘。 看到这里,问题就来了。 为啥通威、隆基、TCL中环这些昔日“扛把子”,纷纷摔得鼻青脸肿? 说白了,就是高度同质化和一窝蜂扩产的后遗症。 人人要做“全产业链”,家家都号称“护城河”,结果拼着命内卷,产品积压比什么都快。 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嘛,“风口退去,连猪都摔疼”。 今年的光伏圈,给大家好好上了一课——高风险高收益的背后,是必须头铁到底的硬道理。 另一面,为什么偏偏爱旭能在大溃退里杀出条血路? 人家选择了“差异化”路线,创新ABC组件,精准瞄准海外,高价值市场,错位竞争。 毛利率高,风险低,正好熬过了最难的日子。 一种说法:不打价格战,专做自己技术壁垒,这才是活下来的王道。 你看,越是经济不景气,越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过冬者”。 “春江水暖鸭先知”,爱旭算是那只最先浮上水面的鸭子。 当然啦,这场寒冬远没有结束。 数据已经摆在桌上:今后行业的优胜劣汰会更猛烈。 龙头老大们如果再照着旧路“堆砌产能”,估计迟早还得看到更多“血雨腥风”。 反而会活下来的,是那些丢掉幻想,抱着技术底牌拼命创新和自救的。 光伏不是夕阳产业,但它的门槛越来越高,博弈越来越残酷,一轮行情过去后,能剩下来几家巨头,真的不好说。 展望未来,行业能不能迈过这道坎? 其实谁也没法给准信儿。 有些专家可能还在念叨成本曲线和全球产能周期,我反倒觉得,“向死而生”精神更靠谱点。 谁能真正找到客户买单的理由、做出市场真心稀缺的产品,谁就能熬出头。 市场的洗礼不会放过任何投机分子,不创新不进化,“等水来”早就是自杀式行为了。 资本市场的眼睛雪亮,看得见谁是真有干货,谁是高空抛瓶子。 往后真有新一轮的行情,也只会属于真正敢于自我革命,不断刷出存在感的玩家。 说到这里,再怎么感叹都不为过:光伏行业这场“生死考”,刚刚翻过序幕。 从前有多疯,现在就有多苦,明天却也可能更精彩。 ![]() 有时候,好戏真的才刚刚开场。 聊到这,你怎么看今年光伏行业的集体暴雷? 你觉得谁才有戏撑到春暖花开? 欢迎留言唠唠,咱一起等下一个风口——还是下一个更残酷的淘汰赛?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