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是又怎么了? 我是真没想到,隔着屏幕刷到李湘的机场照,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她衣服什么牌子,而是——怎么又上热搜了,而且还是因为“胖”。不是那种岁月给脸上留的痕迹,是那种你隔着照片都能感受到的丰腴和气势,就差后面跟俩助理推行李那种。更绝的是,她女儿王诗龄,气场居然半点不输,某个角度看,甚至已经有点成熟女人的神态了。咱不说别的,母女俩就这么往机场一走,随手一拍,能直接砸进热搜榜头部,这操作只有她们家能做到。 但事情没那么单纯。 网络的记忆是真的长。机场照还没热完呢,前两天释永信的事再度发酵,旧视频被翻了出来。那是李湘早年做主持人时的一个采访,本来就是十几秒的无关痛痒的片段,这会儿被重新包装成各种歪解,甚至有的直接拿“开光”“财产”之类的词来做标题引流。就很魔幻,你说李湘跟释永信之间的关系,有真凭实据的事儿谁敢说没有?但眼下全靠网友的自来水脑补,调侃一句还算娱乐,往阴暗里引导就别怪别人怀疑动机了。 更讽刺的是,不少人骂她的时候也没忘顺带算算账。 比如她在1990年代怎么就能在北京买大房子,参加各种名媛局,女儿的小学就能定居英国的生活成本,一个月是多少钱?大家都知道,英国的那些私校,一个孩子的学费加生活费,换成人民币可不是小数目。这么多年,娱乐圈主持人收入高是正常的,但高到跨越阶层的幅度,总免不了让人问一句:钱路子到底在哪儿。 但李湘的公众人设又很奇怪。她是那种不怕别人说自己有钱,甚至很享受别人知道她有钱的人。直播间出手阔气,送女儿去国外念书,社交媒体晒豪宅,这些都是她主动往外放的信号。这当然不犯法。但一旦风向不对,这些曾经的“羡慕点”,会瞬间变成质疑的来源。这就是公众人物的双刃剑效应,做自己可以,但得接受随时被曝光和解构的风险。 我前天晚上刷评论,看到一条笑得我噎住:有网友说,“一个小女孩走出了少妇的步伐。”听起来又夸又损。话粗理不粗,因为王诗龄的气场不是普通中学生有的。她的穿搭、妆容、外形管理,很符合一个受高端教育的孩子展示自己的方式。问题是,在国内的大众语境下,这种风格和14、5岁的年龄感,不免让人感觉怪。大家会担心,她是不是过早背上成年人的期望,失去了少女的自在。 更魔幻的是,因为释永信的新闻沸腾,有人直接在调侃“开光归来”,“吨位大增”。甚至有人用很夸张的说法,说李湘可能是唯一接得住“某和尚”的女人,不胖才怪。别管真假吧,这种话放在十年前是流不出来的,现在的舆论环境对明星的宽容度,真就取决于你当下的“舆情免疫力”有多强。 你说这些网友在刁难她吗?有,也没那么多阴谋。 其实就是吃瓜而已,能在公共讨论场里提点料,显得自己知道得更多,比别人多半句台词。而李湘的履历,确实够他们翻来覆去说的。少女成名,央视主持,转战卫视,婚姻、生女、离异、直播带货,几乎每一个人生节点都留过新闻痕迹。这在公众眼里,就是随手可取的梗库。 不过我在想,为什么某些人会对她的身材变化这么执着。比如我看评论里有人计算她近几年每次公开露面“体积”的变化,“一次比一次宽码”,甚至配上动图对比。你要真说出于关心,那我不信。更多是拿“胖”当成一个能随意评价别人生活状态的窗口,尤其是针对一个惯于在镜头面前强调“精致生活”的人,这种对比效果最容易戳到受众的笑点和优越感。 但回到现实,李湘自己应该是很清楚这一套逻辑的。她不是不懂公众的眼睛有多尖,她只是愿意把这种关注折算成流量——而流量在直播电商这一行就是直接变现的工具。等到有点舆论风波的时候,她也不急着多解释,反正下次照样能上热门。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的人来说,这大概是种常态。 可常态的代价是,有些问题会被越放越大。 比如钱,这个事一旦有人开始扒,是很难完全盖下去的。虽然没有啥证据链,但是你看评论区已经有人喊“查查吧”,甚至上升到财产来路、税务合规这些方向。在国内,公众对明星财务的好奇,往往伴随着一点惩罚心理,尤其是在经济环境紧张的时期。明星再精致、再从容,也挡不住有人揣着“你凭什么”这根锥子往生活里捅。 所以这几天的舆论节奏就很奇妙,一边是机场气场照卖足话题,一边是旧视频被反复提取、加上新的解读。时间线被搅在一起,让人看不懂这是单纯的热搜挂点,还是故意借她的热度延展别人的新闻。到八卦和质疑混在一起,吃瓜的人瞬间忘了最初的话题是什么。 但李湘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她能在这种半好半坏的讨论里,依然保有姓名。无论胖还是瘦,贵妇还是土豪,至少大家还愿意点进来看。这个位置,不是每个当年的卫视一姐都能守住的。只是站得久了,耳边的风声也会变,吹来的不一定全是掌声。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