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打开股票软件,看到农业银行股价连续飘红,心里直犯嘀咕:都涨这么多了,还能追吗? 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8月21日农行A股收盘价冲到7.23元,年初至今涨幅41.82%,市值突破2.5万亿,甚至把工行都挤下了“市值一哥”的宝座。我身边不少长期拿银行股的朋友,最近都在讨论要不要落袋为安。 先别急着做决定! 咱们得看清这波上涨背后的逻辑。说白了,市场现在像惊弓之鸟,农行这种高股息(当前TTM股息率3.35%)、低估值(PB才0.97倍) 的国有大行成了避险资金的首选。再加上一季度净利润719.3亿,同比逆势增长2.2%,不良率还降到了1.28%——在同行里算相当能打的了。你发现没?资金都在用脚投票,最近20天主力净流入33.45亿,险资更是通过港股疯狂扫货,持股占比超21%。 一、还能涨多少?机构吵翻了天 当前机构们对农行的分歧,简直像两个平行世界: 保守派盯着7.09元的技术阻力位直摇头:“估值到顶了!”最新统计显示,机构平均目标价仅6.28元,比现价还低一截。 乐观派却认为空间才打开:只要PB修复到1倍(对应净资产),股价就能摸到7.54元;若县域金融故事发酵,甚至可能挑战8元。 但说实话,我翻遍研报发现个矛盾点:明明多数机构喊着“买入”,目标价却跟不上股价涨幅。华鑫证券预测今年净利润可能下滑1.7%,而光大证券又乐观预估增长3.49%。这种分歧恰恰说明,市场对银行股的预期根本未达成共识。 二、三个隐藏引擎正在点火 你以为农行靠的只是避险属性? 那就太小看它的底牌了: 县域经济成了护城河:56.6%的新增贷款砸向县域,不良率仅1.21%!这相当于在别人不敢耕种的盐碱地里种出了高产田。乡村振兴政策一发力,农行网点下沉的优势立刻变成增长引擎——这块业务占贷款总额40%,营收贡献近半。 数字化在偷偷降本:90%网点完成智慧化改造,运营成本直降8%。别小看这点,对净利润千亿级的银行,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银。 政策红包还没拆完:TLAC债券发行+财政部注资预期,就像给信贷扩张装了助推器。最近M1-M2剪刀差收窄,企业投资意愿增强,银行“量价险”三要素都在改善。 三、风险藏在哪?我连夜扒了这些数据 先泼盆冷水! 追高之前务必盯紧三颗雷: 息差收窄像钝刀子割肉:净息差已跌到1.34%,再降15个基点?全年利润可能缩水80亿。现在LPR还在下调,资产收益率承压就像头顶悬着的剑。 县域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别看现在县域贷款质量好,万一宏观复苏放缓,这些“安全资产”可能最先变脸。零售贷款不良率已在抬头,经营贷涨到1.39%。 H股折价拖后腿:农行H股市净率才0.68倍,和A股溢价率11%,万一港股流动性枯竭,A股估值也可能被拽下来。 四、不同投资者的操作指南 1. 保守派(攒股收息型) “6.5元以下闭眼买” 是某私募大佬的原话。逻辑很简单:股息率回到5.5%就碾压理财收益。用他的话说:“股价波动?当存了张五年期定存呗!”分红再投资的复利效应,十年后回头看可能吓你一跳。 2. 趋势派(波段交易型) 紧盯两个关键价位:突破7.09元且单日成交超50亿,加仓!跌破6.83元且60分钟线站不回VWAP,果断撤退。技术派最近在轮中轮模型里画了个路线图:站稳7.09元后,下一目标7.23元——8月21日盘中最高7.24元,这预测准得邪门。 3. 长跑选手(定投复利型) “跌穿6.8元分批建仓” 是性价比最高的玩法。农行近三年分红2432亿,股息率稳定在5%左右,用分红再买入能摊薄成本。我认识个退休教师,靠这套策略让持仓成本降到4.75元,现在光股息就覆盖了菜钱。 五、我的实地观察 上个月我去某中部县城调研,农行网点排队人数居然是邮储的两倍。信贷经理透露:“农户小额贷款秒批,其他行还在等市分行盖章。”这种“最后一公里”的掌控力,才是农行不被科技银行取代的底气。 但反过来说,网点多也成了包袱——隔壁县城的农行网点,下午三点就拉卷帘门,柜员抱怨“手机银行把客户都抢走了”。这种新旧动能转换的摩擦,恰恰是估值修复的障碍。 结尾灵魂拷问 农业银行的这轮上涨,本质是“确定性溢价” 的胜利。当理财收益跌破2%、余额宝不如活期存款,5%股息率的国有大行突然成了香饽饽。但想复制前四个月的暴涨?除非出现三个信号:净息差企稳、县域不良率维持低位、AH溢价收窄——目前看,难度不小。 每天创作不易,您的「点赞关注」就是我熬夜码字的充电桩⛽️!「关注我不迷路」,我会持续用大白话生动形象讲透复杂市场——毕竟我们的目标一致:赚认知内的钱,躲风险里的坑。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银行股真能重回1倍PB,你愿意为“国家信用”支付多少溢价? 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想法!(特别声明:本文提及股票仅作案例探讨,你账户盈亏跟我没关系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