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号,澳门。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的场子正式开打了。 孙颖莎,刚过完25岁生日,顶着世界第一的名头,迎来了她的女单首秀。训练馆里,她浑身是汗,反手多球训练,每一板都像是要把吃奶的劲儿使出来。 这感觉有点怪。一个连续173周霸占世界第一的人,还需要这么拼命吗? 答案是,需要。尤其是在全运会。 就在四天前,11月4号,她刚吹了25岁的生日蜡烛。蛋糕上印的是马里奥,挺有童心。但她本人可没时间玩,生日当天,人还在河北训练基地,然后一路小跑到机场,生怕误了去澳门的飞机。 她在社交媒体上写:“新的一岁,球台前拼尽全力。” 粉丝们比她还激动,又是无人机表演,又是商圈灯光秀,成都街头甚至挂满了她的应援横幅。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顶流明星。 但孙颖莎自己心里清楚,这些虚的都没用。她职业生涯的奖杯柜里,就差一个全运会单打金牌了。 海南队的林诗栋有句话说得特别实在:“国内乒乓球整体实力太强了,从第一场比赛开始就全是硬仗。” 这话一点不夸张。 国乒教练邱贻可干脆把全运会叫“中国的奥运会”。在他看来,这比赛根本没有什么主力和非主力的说法,碰上谁都得掉层皮。 更要命的是,这次全运会还加了条新规:成年组单打前八名,只要不是国家队的,就能进国家队。 这一下,竞争直接白热化了。对那些国家队边缘选手或者省队高手来说,碰上孙颖莎,根本不是什么签运不好,而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赢了,一步登天。所以每个人都会玩了命地跟她拼。 球馆的另一头,一个身影显得格格不入。 45岁的侯英超,一个真正的“乒坛活化石”,本届全运会年纪最大的选手。 这位大哥1998年就进了国家队,那时候孙颖莎还没出生。退役后,他满世界打球,俄罗斯、法国、奥地利都去过,现在还在波兰联赛里混。一个削球手,靠着一手“守中有攻”的绝活,硬是扛到了现在。 他站在那里,就像是连接了四代乒乓球人的桥梁,看尽了乒坛的风云变幻。 侯英超在场上,更多的是享受。而孙颖莎,背负的东西就太多了。 世界杯、世乒赛、亚运会,这三个单打金牌她都拿了。只要再拿下这枚全运会金牌,她就能成为现役选手里,唯一一个集齐这四项冠军的“大满贯”。 这荣誉,沉甸甸的。 前两届全运会,她都倒在了最后,眼睁睁看着金牌从手里溜走。 所以这次,河北队上下都绷紧了弦。主教练杨广弟说,孙颖莎最近一直在强化反手和关键分的处理能力。她甚至配了个“双教练团”,主管教练邱贻可加上省队教练组,从体能到心理,全方位武装。 说白了,就是要把过去两次失败的坑,全都给填上。 场外,她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高材生,保研综合考核92.04分,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在场内,她只是一个连续两次冲击全运金牌失败,现在发起第三次总攻的运动员。 当45岁的侯英超还在享受每一次挥拍时,25岁的孙颖莎,这位刚吹灭生日蜡烛的世界第一,正盯着那枚她唯一没拿到手的金牌。 她最大的对手,从来不是球网对面的某个人,而是“全运会”这三个字本身。 这次在澳门,她能打破这个魔咒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