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舆论场中,一个现象愈发引人深思:专家们似乎总热衷于给农民 “出谋划策”,从盘活闲置宅基地,到利用农闲进城务工,再到贷款购买新能源汽车,桩桩件件都围绕着农民的钱袋子。另一边富豪们在奢侈品、豪车、私人飞机等领域一掷千金,专家们却鲜少呼吁刺激他们进一步消费,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农民群体,作为我国人口构成的重要部分,据统计农村常住人口超 4.9 亿,占比达 35% 左右。在专家的视野里,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消费潜力股。设想一下,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能增加 1000 元,全国消费总量瞬间便能提升近 5000 亿元,这对内需市场的拉动堪称巨大。 2023 年的数据无情地揭示出城乡收入的巨大鸿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 49283 元,农村居民却仅为 20133 元。农民们辛苦劳作挣来的钱,大多被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需求吞噬,真正能用于消费升级的资金捉襟见肘。 从政策执行的层面来看,农民群体也更易成为政策的 “触达对象”。农民的生产生活与土地、农业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政策紧密相连,这使得政策推行相对顺畅。比如新能源汽车下乡,政府只需通过补贴政策,便能直接覆盖农村市场;鼓励农民进城务工,也可借助现有的劳务输出平台轻松实现对接。反观富豪阶层,他们的消费行为高度个性化、多元化,有人热衷于收藏珍稀艺术品,有人则对海外高端旅游情有独钟,很难用统一的政策去引导。富豪们的财富大量沉淀于金融资产、房产,甚至不少流向海外投资,对国内消费市场的直接贡献大打折扣。 社会观念和舆论环境同样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久以来,农民在大众认知里是 “吃苦耐劳、储蓄保守” 的形象,专家们提出挖掘农民消费潜力的建议,某种程度上也受这种刻板印象影响。而富豪群体,尽管消费能力惊人,但其财富积累方式、社会贡献度长期饱受公众质疑。若专家贸然呼吁 “刺激富豪消费”,极有可能被舆论指责为 “为资本站台”。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富豪群体在消费市场中的独特价值。我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超过 1000 万元)数量已突破 300 万,他们的消费集中于高端制造、文化艺术、私人服务等领域,对产业升级有着不可小觑的带动作用。只是当前,刺激富豪消费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如税收体系不完善,导致部分富豪通过各种手段避税,削弱了税收对消费的调节作用;高端消费环境吸引力不足,使得不少富豪选择海外消费;财富外流监管难度大,大量资金流向国外,无法为国内经济发展所用。 专家建议引发的争议,实际上是我国经济转型期复杂矛盾的一个缩影。关注农民群体消费潜力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有底气去消费。而对于富豪群体,刺激其消费也不应成为政策禁区,需通过系统性改革,优化税收制度,改善营商环境,规范财富分配,引导他们为国内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唯有如此,才能打破当前消费市场的困局,实现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让消费这驾马车真正跑起来,拉动整个经济大盘稳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