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退出RCEP后,中国对东盟出口猛涨41%,李显龙如意算盘落空
  • 88彩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印度退出RCEP后,中国对东盟出口猛涨41%,李显龙如意算盘落空

发布日期:2025-11-22 07:19 点击次数:171

马六甲海峡是新加坡的饭碗,这话说得一点不假。这个小岛国的身家性命,几乎都系在这条黄金水道上。

而中国,恰恰是这条水道上最重要的客人,来来往往的货船,撑起了新加坡港口的繁荣。

所以,一旦这位大客户琢磨着要“自给自足”,想办法绕开你家门口,那新加坡心里能不打鼓吗?

2025年10月15日,在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场活动上,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就有点坐不住了。他对着台下喊话,劝中国别总想着什么都自己干,大家“相互依存”才好。

这话说得挺漂亮,听着也像是为了大家好。

话音刚落没几天,10月28日,退下来的前总理李显龙在英国查塔姆研究所,又抛出了一个更有意思的说法。

他说,印度要超车了,因为印度年轻,人口年龄中位数才28岁。反观中国,已经39岁了,老了。

这两位新加坡的头面人物,一前一后,隔了短短13天,一个在美国,一个在英国,说的话题都绕着中国转。这事儿,可就有嚼头了。

李显龙这番话,印度媒体听了跟打了鸡血似的,到处嚷嚷“印度崛起,超越中国”指日可待。

年轻人多,劳动力足,这确实是本钱。

可问题是,印度的家底,真能撑得起这么大的场面吗?

你光有人不行啊,得有路让货跑,有电让机器转。印度的公路运输成本比中国高出一截,工厂里的电还时不时说没就没。

这种硬伤,就像是给一个跑步健将穿了双破草鞋,力气再大也使不出来。制造业的效率上不去,再多的年轻人也只能在田里刨食。

李显龙摸爬滚打几十年,他能看不见这些明摆着的问题?

他当然看得见。

他这番话,明着是捧印度,暗地里其实是想拉印度一把,让它在亚洲这盘棋里多出点力。

这事儿得往前倒几年。2019年,亚洲这边搞了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本来印度也是其中一员,结果它为了保护自家那些不怎么争气的产业,临门一脚给退出了。

印度一走,这个圈子里中国的分量就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在东南亚这块。

新加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它最擅长的就是在大国之间搞平衡,这边重一点,它就往那边加点砝码。

所以,李显龙这通吹捧,说白了就是给印度递话:兄弟,快回来吧,这边需要你来平衡一下局面。这就是典型的大国博弈,想找个帮手来稀释对手的影响力。

可惜,印度自己也是一屁股的麻烦事,想接住这份“厚望”,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回头看尚达曼那番“放弃自给自足”的喊话,就更好理解了。

他的潜台词很直白:中国老大哥,你可千万别什么都自己造啊。你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港口,我们才能继续有饭吃。

这种嘴上说着“我们得相互依靠”,自己却悄悄“另起炉灶”的做法,暴露了小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焦虑。

有趣的是,新加坡劝别人别搞自主,自己却在水资源、食品这些要命的领域,拼了命地追求百分之百的自给。

这套双重标准玩下来,其实也说明了他们是真的怕。

中国这边呢?早就看明白了这盘棋。

你指望我永远走你家门口?那万一哪天咱俩闹别扭,你把门一关,我怎么办?

所以,另外找出路是必须的。

中欧之间的北极航线已经通了。这条新路不光比走马六甲近了一大截,还能减少不少碳排放。这等于是在新加坡的饭碗边上,又给别人开了一桌。

饭碗问题更是头等大事。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好些年都稳稳当当,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还有就是被人卡脖子的芯片。这几年中国埋头猛追,那个速度让很多人都没想到。把饭碗和关键技术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才是硬道理。

中国的每一步,都是从自己的安全和发展出发,不是谁在外面喊两嗓子就能改变的。

新加坡内部的变化,也让这事儿变得更微妙。

这些年,印度裔在新加坡的声量越来越大。2025年当选总统的尚达曼,本人就是印度裔。

人总是会向着自家人。这种族群结构的变化,难免让新加坡的天平往印度那边稍微偏一点。

但是,生意归生意。中国大陆依然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为了个八字还没一撇的印度,就把最大的金主给得罪了,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真要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才叫得不偿失。

说到底,不管是李显龙的“捧杀”,还是尚达曼的“劝降”,都是站在新加坡自己的小算盘上打出来的。

作为一个资源啥都缺的岛国,想在巨人身边活得滋润,左右逢源是刻在骨子里的生存本能。

这可以理解。

但时代变了。想靠几句漂亮话就左右一个大国的战略方向,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印度想真正站起来,得老老实实地修路、建电厂,解决国内一大堆头疼的问题,而不是活在别人画的大饼里。

未来的世界,比的终究是实力,是真刀真枪的本事。

新加坡的平衡术还能不能玩得转,印度的人口红利能不能变成真金白银,都得让时间来说话。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