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我饿得前胸贴后背,盯着手机屏幕发呆。明明订了份热腾腾的外卖,骑手显示已经到了附近,可就是没一个电话、没一条消息。跟猫捉老鼠似的瞎等,突然瞥见软件上红字跳出来“已送达”,一看时间都过去了半小时。冲去开门,饭菜就扔在楼道角落里,早凉透了,摸着冰冰凉凉的,简直像被人狠狠地摆了一道!这种事不光是我,街坊邻里里聊起来,大家都有过类似憋屈的经历。有回,朋友小张还抱怨说,夏天点了个寿司,骑手偷偷放下就走,结果发现时都开始酸臭了,饿得他直跺脚,嘴里嘟囔着“这不是玩我吗?”如今外卖成了日常救命稻草,可这种无声送达的破事儿,却越来越常见了。明明平台说配送费一分不少,偏偏连个基本通知都省了,叫人咋过活啊? 说实话,我跟你说,这问题可不止是饿肚子那么简单。那些骑手大多是众包形式的兼职,不少人图省事,怕花几毛钱话费就把餐一扔完事儿。表面上他们打着“效率高”的幌子,实际呢?就是糊弄人嘛!就拿上周我邻居李阿姨的事儿吧,她家住高级小区门禁森严,门铃非联系才能进。结果骑手愣是不打电话,外卖直接丢门口人行道,没半小时就被路过的野猫扒拉开了,气得阿姨差点跳脚,对着手机吼“真假的?这不是欺负人吗!”冬天饭菜凉得快得像从冰箱里拿出来,夏天东西嗖嗖变质,消费者的基本需求直接被无视了。平台口口声声讲服务提升,骑手倒好,配送成了甩包袱游戏,这哪是把我们当上帝,分明是把我们当空气晾着。照这样下去,早晚凉透的可不是饭菜,而是整个行业的人心。 深入想想,根子在哪儿?平台监管太松垮,让一些骑手钻了空子。他们觉得兼职就没人管,反正任务完成了就行,啥责任都不扛。我跟业内人士聊过,对方就搪塞说“没办法,订单多压力大”,意思就是“睁只眼闭只眼”。可这借口站得住脚吗?配送费收得利索,服务水平却一塌糊涂。要是骑手不通知,外卖被顺手牵羊了,损失还不是消费者自己担?等平台赔偿?那过程复杂得像爬珠穆朗玛峰,饿着肚子还得费劲维权。再说,饭菜凉或变质,对健康是隐患。有回我还看到新闻,一个消费者投诉骑手乱扔外卖,结果平台只给了张优惠券打发人,这事儿闹大了才勉强道歉,但问题还是循环出现。骑手省点小钱是小事,但消费者的权益成了谁都能踩的软柿子,这才是真的可悲。 说到底,改变这种局面要靠大伙儿硬气点。平台该拿出真刀真枪,比如强制骑手电话确认,再不行给个自动推送提醒,别总玩虚的。消费者呢?遇着这种事就狠狠投诉,平台怕差评,自然会重视。我跟你说,上个月我一朋友就试了,骑手玩失踪不通知,他直接截图反馈到APP,结果平台秒速处理退款还加点小赔偿,饿到那份上也值了。但长远看,光靠个人拼斗不行。行业得立规矩,不能任由骑手糊弄事。否则,这种服务还叫啥外卖?叫“凉心”配送还差不多!你遇过这种事吗?欢迎说说你的经历,一起聊聊怎么改——点个赞,转发给更多人,别让我们的饥饿白白买单。 #热点观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