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真有人敢这么干,敢喊出“不受足协管辖”,还要自己独立搞联赛,直接对着国家足球管理的体系开炮。你说这不是火上浇油是什么?我们国内的足球环境,像个庙里挤批人,没人敢碰“禁区”,一不小心就成了炮灰。结果这次,一个“苏超”冠上新名字,堂而皇之地宣告自己要走“自主”的路,不听管理不依赖足协,感觉一套套的,像个胆大包天的“叛逆少年”。 我昨天看到新闻,苏超正式更名“江苏健康文化旅游足球城市联赛”,这名字长得跟个旅游推介似的,要是在外头,这名字能比“乙级联赛”高级点?但重点不是名字,而是那“声明”——不受足协管辖,想自己搞新路子。这段时间,足球圈不少正经比赛还没搞起来,某些地方赛甚至还拖拖拉拉,结果人家自己扯个新牌子,用“自主”二字来表态,脸上的自信张狂让人看了不禁发笑。 说实话,这态度让我有点佩服,也略带点担忧。佩服的是,至少有人敢站出来说“不,我们不认这个体系中的规矩,要玩出点新花样”。但是担心的是,你搞这套“自主联赛”,能真搞成有主流影响力的产业吗?你跟足协正面硬碰硬,意味着你得面对国家体育总局对足球产业的方针,也意味着要跟那些已经沉淀多年的系统抗争。有人会说,或许这是个“破冰”的开始,但大部分人都知道,没有国家标准、没有官方底线,想在这片乱象丛生的足球土地上搞出点名堂,真不是件容易事。 我还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造反”的姿态?难道真的是“只要有自主,就一定有未来”?这种思路很危险,也很幼稚。足球,不是说推进旅游文化就能一蹴而就的。你要是真的把足球融进旅游,融进地方经济,首先得有基础,有质量。可目前看,那些所谓的“地方联赛”大多还在“走马观花”中摸索,水平大多数还在“幼儿园水平”,想靠噱头或者一场比赛就爆红,难度比登天还难。 但我必须说,看到这些“勇敢者”不愿意一辈子当“乖宝宝”,不想成为足协手下的“螺丝钉”,我其实挺欣慰的。你看,足球场上的“胆小鬼”太多,风吹不动他们,怕惹事、怕失势、怕被封杀。就算偶尔蹦出个“过人”,也是在足协的罩子底下偷偷摸摸。现在有人扬言要走自己的路,不依赖足协,心里那股“不甘心被埋没”的火,是市场激烈竞争下的反抗,也是一种自我认同。 后续能闯出多大天地?还不都得看地方是不是真有“真材实料”。旅游、文化、运动结合,确实是个潜在增长点。把足球变成旅游的吸引点,把赛场变成文化的载体,把经济拉动起来。去年其实就有人在说,要打造“足球+旅游”新模式,结果真能落实到地,就看地方官是不是真心这碗饭。 我倒觉得,这事不能光看“胆大”,还得看“能耐”。连一句“自主不依赖足协”都敢说,说明他们心里有底气,有点底气的地方就有风险,也有希望。能走多远,要看这股“反抗”背后是不是有实力,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别到头来,绿叶都没变开,反倒成了炮灰。就算是“江苏健康文化旅游足球城市联赛”,它背后的“野心”能不能成真?这是个问题。 反正我就想问一句,这样的“叛逆”,最后是能出头还是只是昙花一现?或许全世界都想走自己路,但这条路走得是不是太信自己了点?真就这么希望“自主”的梦想照进现实?还是说,这只是一场“谈勇气“的游戏,最终还是得乖乖听指挥,加入那一套千万条的规矩。有人说,足球没有“自说自话”的这其实也挺现实的。 下次看谁又以为自己可以“破局”,再大声喊出“不服管辖”,我都会想:人家是真的想真干,还是只是在嚣张一阵子?球场上打得漂亮不漂亮,谁都知道,绝不只是嘴上的硬气说说就能成事。你要真可以逆流而上,大风大浪都敢闯,也许我还能多看几眼,但要我说,这样的“改革动作”到底是“玩票”多点,还是真想打出一片天,还得看最后那些规矩和资源会不会真的让人折腰。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我看,大家都在看热闹,也都知道背后暗藏的盘算。到底这帮人是真认自己能搞出新天地,还是只是在斗个气?问题一直都在,不然一个“江苏健康文化旅游足球城市联赛”这么妙的名字,竟然能忽悠一帮粉丝还觉得“新气象”也太划算了吧。要我说,最后倒是真能陪跑一回吧?反正我是看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