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A股怎么选?其实更重要的是跟上时代逻辑” 眼看年底快到了,其实大家都在关心一个问题,A股今年到底怎么操作才靠谱,不过说实话,无论你是短线还是长线,核心其实都绕不开一个共识,资产配置一定要跟着时代逻辑走,所以我今天想聊的是,为什么趋势比一时的涨跌更关键,年底的止盈焦虑和明年的布局,其实有没有更深一层的思考空间。 先说说现在的市场氛围,其实今年A股不少板块都表现不错,然后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拿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不过一到年底,大家难免开始纠结,是不是要止盈,其实这种情绪特征每年都会出现,不过今年特别明显,因为赚钱的人多了,所以落袋为安的需求肯定增强,因此市场高位震荡也就成了必然,其实不仅A股,美国、欧洲也有类似的节奏。2022年底美股科技板块大涨,结果一到年底,资金大幅流出,就是因为投资者怕回撤,先落袋为安,导致调整,不过这种调整大多是时间换空间,就是慢慢震荡,资金分批退出,和突然暴跌不太一样,这也说明投资者变聪明了,风险意识普遍提升。 光看市场情绪远远不够,然后你会发现,其实背后更大的逻辑是资产配置。所以经济学家们每年都要聊到底配什么,不过今年其实特别不一样,因为全球资产配置的逻辑在变化,过去是配美股、配房地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防御性板块,比如黄金,今年黄金价格一路上涨,背后其实是避险需求大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央行增加了黄金储备的比例,尤其中国、印度、俄罗斯都在布局,这就说明黄金的保值属性被强化,所以长期看黄金还是值得关注的。 但是只买黄金也不是办法,因为核心资产还是在权益里面,特别是中国A股,尤其是那些跟国家战略相关的公司,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机构,都在强调核心权益资产的意义,后续赚钱靠的是产业升级,这其实又跟科技创新紧密相关。比如今年国产新能源、芯片、算力板块都走得挺强,数据也可以佐证,2023年上半年A股人工智能板块整体涨幅超过40%,而传统消费品只有个位数,这其实就验证了跟着国家战略的方向,赚钱概率肯定更高。 说到这里,其实最值得聊的还是明年怎么经济学家们说的那四大方向,我觉得还可以再细拆一下,然后补充点新的数据和案例。 第一个方向其实是算力和AI,下半年全球AI行业热度不减,所以国产算力成为核心,阿里、华为、寒武纪都在发力,比如今年华为昇腾AI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50%,已经和海外顶级厂商势均力敌,所以未来国产算力还有政策加持,潜力巨大。 第二个方向是储能行业,其实不仅仅局限在新能源发电,现在连电动汽车、家庭储能都在加速普及,比如宁德时代2023年储能业务营收涨幅超过80%,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家庭储能市场同比增长也超过30%,这说明全球对储能的需求在爆发式增长,所以相关企业未来十倍空间是有可能的。 第三个方向是循环经济,其实资源回收升级已经变成新风口,比如中国2023年包装回收率提升至65%,政策推动、企业跟进,比如格林美、海尔等做的资源再利用业务规模越来越大,关键是环保属性,和长期政策关联度极高,所以也是值得持续关注的方向。 第四个方向其实是材料工业,别看材料细分门类多,实际上很多科技创新都卡在新材料,比如电池、半导体、医疗健康都离不开特种材料,今年中国锂电池材料出口额同比增长20%,这背后就是技术突破带来的产业升级,产业链里不仅有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型创新企业,所以材料领域未来黑马特别多。 这里补充一个全球经验,韩国在2010-2020年间,重点布局半导体、新材料,带动了上下游几百家企业崛起,整体行业市值翻了十倍,所以核心技术带来的产业爆发,今后只会越来越重要。 市面上也有不同声音,专家分析有时候未必靠谱,去年有些热门赛道未能如愿大涨,很多人情绪反复波动,不过其实这跟市场自身周期有关,热点轮动很正常,所以不能盲信任何观点。2021年全球风电板块一度被热炒,却因为行业供需错配,涨幅不如预期,这也说明投资要有自己的逻辑,不能一味跟风。 其实最重要的是,普通投资者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包括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规划,然后不是看到趋势就一股脑梭哈,还要认真调研企业和行业数据,比如今年AI板块虽然大热,但是有些公司业绩根本跟不上,所以选行业和选企业都一样,不能只看表面,还是要落到实处,做好功课。 最后,其实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过去大家靠经济周期、政策红利来赚钱,结果现在只有科技创新、国家战略方向才能持续爆发,这就要求投资者的认知也要升级,比如现在A股里的很多十倍股,其实都是技术变革带来的红利,今后谁能抓住新趋势谁就能赚大钱。 年底要不要止盈,明年该怎么布局,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时代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你会选择继续坚守,还是顺势调整?也许这正是所有投资者都该琢磨的下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