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天要说的这件事,看起来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国际交流,但你细品,这简直就是一出现实版的“打脸爽剧”。 主角,是来自11个非洲国家的13名媒体大佬和网红。 剧本,是他们亲身来中国,看咱们的文化、看咱们的乡村。 而被打脸的,就是那些天天坐在办公室里,靠键盘和想象力“报道”中国的人。 ## 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 事情要从2024年5月底说起。 由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组织,一场名为“非洲媒体人中国行”的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赞比亚等11个非洲国家的13名记者和意见领袖,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中国。 他们的第一站,是北京和天津。 这趟行程,不是什么“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团。行程单上写得清清楚楚,核心主题是三个: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生态保护。 发展过程有几个关键节点: 1. 第一站,文化震撼。 他们去了国家博物馆,看了故宫,爬了长城。这不只是看风景,这是在亲眼确认,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自己的根。 2. 第二站,科技与现实。 在天津,他们参观了高科技的智慧港口和企业。这不是看PPT,是实地感受中国的“智造”实力。很多非洲记者感慨,这和他们在某些西方媒体上读到的“中国是世界工厂”的刻板印象,完全是两个世界。 3. 第三站,核心中的核心——乡村振兴。 他们深入到了天津的乡村,看到了曾经的贫困村如何变成了现在的小洋楼、产业园。这才是最戳他们心窝子的地方,因为这正是非洲大陆最渴望解决的难题。 各方反应简直不要太精彩: * 非洲媒体人自己:普遍反应是“震撼”和“眼见为实”。一位赞比亚记者直接说:“我在这里看到的,与我在西方媒体上读到的中国,完全不同。”他们拍视频、写报道,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发回国内。 * 咱们这边:当然是热情欢迎,大大方方地展示。你想看什么?我们就让你看什么。真实的农村、真实的企业、真实的生活。 * 某些西方媒体:酸味儿都快溢出屏幕了。老调重弹,说这是“精心策划的宣传之旅”,质疑这些非洲记者被“收买”,看到的都是“表演”。 现在,这趟行程还在继续,而那些质疑和抹黑的声音,在非洲记者们发回的一张张真实照片面前,显得那么可笑又无力。 ## 凭什么他们看到的,就不是真相? 我真的想问问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凭什么? 凭什么你们坐在纽约、伦敦的豪华办公室里,靠着二手新闻和三手谣言拼凑出来的中国,就是“客观报道”? 而人家非洲兄弟们,不远万里飞过来,用自己的脚走进中国的村庄,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农民的笑脸,用自己的手摸着崭新的公路,他们亲身感受到的,就成了“被洗脑”? 这双标玩得也太恶心了吧! 有的人,把非洲国家当成需要被“启蒙”的傻白甜。 有的人,把非洲记者当成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提线木偶。 他们根本不相信,非洲的朋友们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国家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不是那些虚伪的、居高临下的“民主说教”,而是能让人民吃饱饭、有工作、过上好日子的实实在在的发展经验! 他们来中国,不是来听故事的,是来找方法的! ## 这不是请客吃饭,这是在抢话语权! 说白了,这件事根本不是一次简单的访问。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争夺的是世界的话语权! 过去几十年,无论是中国还是非洲,我们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基本都是由西方媒体定义的。 提到非洲,他们就给你看饥饿、战乱、疾病。 提到中国,他们就给你看污染、压迫、崩溃。 他们手握着全球最大的麦克风,把我们涂抹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我们自己发出的声音,微弱得像蚊子叫。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我们自己发展起来了,我们也有了朋友。这次非洲媒体人中国行,就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次“串门儿”。我们不再通过“二传手”去了解彼此,而是直接面对面地看,坦诚地聊。 我们,要从别人故事里的“配角”,变成自己故事的“主角”! 这不是在搞对抗,我们只是想告诉世界:关于我们的故事,请听我们自己说! ## 我的态度:少点爹味说教,多点实地看看! 我真的烦透了那些高高在上的“教师爷”! 自己国家枪击案管不住,种族歧视一大堆,流浪汉遍地走,却一天到晚对别人家的发展模式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请问,你们哪来的自信?梁静茹给的吗? 非洲记者来中国看看怎么把穷山村变成金山银山,有什么错? 他们来学习怎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有什么问题? 难道非要让他们去学习怎么内乱、怎么分裂、怎么把自己的国家搞得一团糟,才叫“新闻自由”,才叫“独立思考”吗? 收起你们那套恶心的“爹味”说教吧!21世纪了,没人再吃这一套了。 如果你真的好奇,就自己买张机票飞过来看看。如果你不敢来,那就闭上你的嘴! 世界很大,偏见很小。 当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步去丈量真实的土地时,那些靠键盘编织的谎言,还能站得住脚吗? 别再问他们在中国看到了什么,多问问那些疯狂抹黑的批评者们: 你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