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被那帮西装革履的大佬骗了,最近中东那场所谓的“和平峰会”,本质上就是一场顶级流量的发布会,产品叫“和平”,但核心用户一个都没到场。 特朗普站在聚光灯下,唾沫横飞地宣布“新的一天正在升起”,那架势,仿佛下一秒诺贝尔和平奖的快递就要送到他手上。 然而,这台大戏的背后,剧本写得是真拧巴。 一边是觥筹交错,大佬们签着一份连主角自己都没看过的“和平宣言”;另一边,是两个民族截然不同的“回家”——以色列那边是狂欢到流泪的国民庆典,巴勒斯坦这边,却是抱着亲人的骨灰盒,站在自家房子的废墟上,迎接迟到的自由。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权力游戏,用几千人的悲欢,给大佬们的履历镀金。它压根不是什么和平的序曲,更像是把冲突这盘菜,从大火爆炒,换成了小火慢炖。 先看看台面上这场戏有多魔幻。 埃及的沙姆沙伊赫,一个度假胜地,突然成了世界政治的中心舞台。二十七个国家的大佬乌泱泱地赶过来,开大会,搞联欢,主题就一个:庆祝停火,展望未来。 牵头的是谁?懂王特朗普。这哥们儿刚在以色列秀完肌肉,就马不停蹄地飞到埃及当起了总导演。他不仅带来了口号,还甩出了一份雄心勃勃的20点和平计划,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儿:解除哈马斯的武装,搞个技术官僚维稳部队,再成立一个由美国总统亲自当群主的“和平委员会”来监督。 好家伙,这套路,像不像公司空降一个啥也不懂的CEO,上来就要把所有部门重组一遍? 现场气氛更是烘托到了极致。特朗普拉着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的领导人,签了个联合宣言。欧洲那边的英法德意也派人来站台,甚至连国际足联主席都跑来凑热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宣布中东举办世界杯了。 埃及总统塞西更是声嘶力竭地呼吁,希望这是这片土地上“最后一场战争”。 听着多美好,对吧? 但骚操作来了。这场盛大的和平派对,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子诡异。首先,那份宣言的具体内容,保密!跟个盲盒似的,大家庆祝了半天,都不知道庆祝的具体是啥。 更要命的是,这场大戏的男女主角——以色列和哈马斯,压根就没出现在签约仪式上。 这就好比一场世纪婚礼,亲家朋友都到了,份子钱也收了,结果司仪在台上宣布,新郎新娘今天有事儿,不来了。 你说荒诞不荒诞? 更绝的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他直接给这场戏加了个戏剧性的耳光。他放话,内塔尼亚胡的飞机要是敢在埃及降落,他的专机立刻掉头就走。这哪是来开会的,这简直是来砸场子的。结果就是,以色列总理,这个本该在C位上的人,愣是被挡在了会场之外。 所以你看,这帮大佬在台上规划着蓝图,算计的却全是自己的小九九。特朗普想要个彪炳史册的政绩,埃及想稳住自家门口别再炸了,土耳其想秀一下自己才是中东的扛把子。 至于和平?那只是个道具。 就在这帮人演戏的时候,另一场真正有血有肉的悲喜剧,正在红十字会的监督下,真实上演。 一场规模浩大的人员交换。 镜头一转,画风突变。 在特拉维夫的“人质广场”,六万五千人聚集在一起,空气里弥漫着香槟、泪水和狂喜。当载着获释人质的直升机从头顶掠过,当大屏幕上放出他们冲向家人的拥抱,整个广场瞬间就炸了。 这是一场被压抑了整整两年的国民级狂欢。自从那场导致一千二百人死亡的突袭以来,二百多名人质的命运,就像一根刺,扎在每个以色列人的心里。现在,二十个家庭破镜重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胜利,是正义,是国家强大的证明。 这种喜悦,是真实的,也是残酷的。 因为在同一时刻,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也在上演“欢迎回家”,但那里的剧本,完全是另一个色调。 在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人们同样涌上街头,但他们的庆祝,底色是灰的。近一千七百名在战争中被抓走的亲人回来了。在西岸的拉姆安拉,人们欢迎着八十八名被判了无期徒刑的“囚犯”回家,他们中,有人已经在铁窗后度过了二十四年。 他们的回家,没有香槟,只有更深的伤痛。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记录下了几个令人心碎的瞬间。 一个叫海瑟姆·萨利姆的男人,他回来了,获得了自由。但他再也见不到他的妻子和孩子了,他们全家,都在以色列的空袭中被抹去了。他的家,现在是一片瓦砾。 一个叫纳吉·贾法拉维的男人,他也回来了。迎接他的,不是家人的拥抱,而是兄弟的葬礼。他的自由,晚了一步,成了永恒的遗憾。 更魔幻的是,这近两千名被释放的巴勒斯坦人,身份极其模糊。外界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武装分子还是平民。在以色列的法律体系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连个正经审判都没有,就被贴上了一个叫“非法战斗人员”的标签,然后一关就是几年。 甚至,还有一百六十个人,他们的“自由”是打了折扣的。他们不被允许回到加沙或者西岸,而是直接被押上飞机,驱逐出境。 回家,对他们来说,成了一个地理上和情感上都无法抵达的梦。 所以你看,这事儿吊诡就吊诡在这儿。 特朗普在峰会上高喊“新的一天”,但对于加沙那二百多万幸存者来说,他们睁开眼看到的,还是原来的那一天——断壁残垣,物资奇缺,以及不知何时会再次降临的死亡。 那场持续了两年的冲突,带走了将近六万八千条人命。活下来的人,绝大多数成了流离失所的难民。对他们来说,停火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胜利,而是一种因为绝望和疲惫,不得不接受的暂时喘息。 联合国的人道官员汤姆·弗莱彻的话说的很直白,像一盆冷水浇在所有人的头上:几百万人,现在等着大规模的“救生援助”! 援助是在路上,以色列承诺开放五个过境点。可这点东西,对于一个被夷为平地的地区来说,够干嘛的?杯水车薪。 这就像把一个快饿死的人打了一顿,然后扔给他一个面包,还要求他感恩戴德。 沙姆沙伊赫的和平时刻,就是这么一出精心编排的戏。舞台很亮,口号很响,可演的越热闹,就越显得台下那些真实的苦难像个笑话。 特拉维夫广场上的胜利欢歌,和加沙废墟里的无声哭泣,在同一个时空平行上演,却永远不可能有交集。 一份没有核心当事人签字的和平协议,一句“新的一天”的漂亮话,对于一个回家却发现家破人亡的父亲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都不意味。 这压根不是和平的终章,它只是中场休息。大佬们需要时间来算计下一步的棋怎么走,而棋盘上的棋子,需要时间来舔舐伤口,埋葬死者,然后,等待下一轮游戏的开始。 这才是真相。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