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国家的军事梦想被种姓制度、天价回扣和拼装零件拖进泥潭,它还能飞多远? 不是所有航母都能劈波斩浪。印度的“维克兰特”号,从2004年立项到2022年交付,二十载光阴换来的是一个“海上厕所”——2018年,建造中的航母因沼气爆炸,被200吨粪便溅满甲板,21名工人丧生。这艘号称“国产”的4万吨巨舰,特种钢来自俄罗斯,发动机是美国货,雷达靠法国,连油漆都进口。所谓的“76%国产化”,不过是把外国零件堆出来的面子工程。更讽刺的是,它连自家买的“阵风”战机都带不动,升降机装不下,雷达常失灵,动力一出问题,只能趴窝。 如果说航母是“拼出来的面子”,那空军就是“买出来的虚火”。9月13日,印度媒体宣布要再砸226亿美元,采购114架“阵风”战机。这笔订单一旦落地,印度将拥有176架“阵风”,成为全球最大的买家。可就在几个月前的5月7日克什米尔空战中,巴基斯坦用歼-10C和“枭龙”Block3,配合红旗-9防空系统,打得印度空军满地找牙。法媒、美方消息都指向至少两架印度战机被击落,其中不乏“阵风”的影子。可印度非但不反思,反而追加订单,还辩称“阵风表现出色,击退了中国导弹”——这哪是打仗,简直是演戏。 问题出在哪?不是飞行员不拼命,而是整个作战体系像一锅乱炖。印度空军的“阵风”配苏-30,挂以色列电子吊舱,却连预警机的数据都传不进座舱。系统不兼容,指令延迟,战机再先进也变“聋子”。反观巴基斯坦,歼-10C与“枭龙”、红旗-9无缝联动,指令3秒内直达,打得干脆利落。这不是装备战,是体系战,而印度的“万国牌”拼图,根本拼不出战斗力。 再看自主研发,更是“慢、贵、废”的典型。光辉战机1983年立项,2019年才服役,40年磨一剑,结果剑还没出鞘,世界已进入五代机时代。这架“国产”战机,发动机是美国的,雷达是以色列的,航电是英国的,连座舱屏幕都靠法国技术。零件来自十几个国家,维修一次,地勤得联系半个地球。印度空军宁愿花天价买“阵风”,也不愿多看它一眼。 为什么搞成这样?钱不是问题。印度军购回扣率高达10%,前空军参谋长靠一笔直升机订单,就私吞2.6亿美元。国防预算里,23.6%养退休军官,真正用于研发的不足三成。中央调查局查军购腐败,结果自己也深陷其中。工业基础更是惨淡:高端铝合金造不了,航空发动机靠进口,连螺丝钉都得买。没有完整产业链,所谓“国产”不过是贴牌组装。 更深层的病根,是社会结构。军队里种姓制度森然,高种姓军官欺压低种姓士兵,后者连装备都不愿好好维护。高原哨所里,30%士兵小学没毕业,怎么操作精密雷达?军队还搞“民族军团”,同族扎堆,内部矛盾不断。5月空战后总结会上,四名飞行员竟当面和参谋长吵到动手——这样的军队,装备再先进,也不过是散沙一盘。 有人问,印度不是要搞六代机了吗?可一个连五代机都拼不出来的国家,谈何六代?真正的军事强国,拼的不是谁买得多,而是谁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高效的管理机制和凝聚的人心。印度若不打破种姓壁垒、根除腐败、重建制造根基,哪怕再喊“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也不过是沙滩上的城堡,潮水一来,瞬间崩塌。 当一个国家的野心远超其能力,是奋起直追,还是自我欺骗?南亚的天空不会撒谎,海洋也不会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