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一般都连着一个下水道井盖。 这个道理,混社会的都懂,可惜一百多年前,我们的祖辈不懂,或者说,懂了也做不了主。 晚清到民国那段日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魔幻现实。 一边是老大帝国最后的体面,在雕栏玉砌里哼着小曲儿,假装外面还是万国来朝;另一边是洋人的军舰和大炮,隔三差五就来家门口搞团建,顺便让你签个字画个押,会员卡续费的那种。 那时候的中国,在国际上就是个气氛组,负责鼓掌和买单。 大家都是玩家,就你是NPC,还是个掉宝率贼高的那种。 一群金发碧眼的哥们,揣着工业革命的说明书,看着我们这片古老又肥沃的土地,眼神里全是清澈的愚蠢和赤裸的欲望。 德国,就是这群哥们里,起步晚但下手贼狠的一个。 你看人英国法国,都是老牌流氓,讲究一个节奏感,慢慢割,一片一片放血。 德国不一样,后起之秀,跟个愣头青一样,上来就想搞个大的。 他看上了哪儿?青岛。 这地方,放现在是啤酒和海滩的代名词,但在当时,那就是一个绝佳的军事和商业据点。 港口深,腹地广,面朝大海,辐射内陆。 德国人想得很美,在这里建个海军基地,再修条铁路往内陆扎,以后山东的矿产和劳动力,不就都是他家的自助餐了么? 于是,借口两个传教士失踪的破事儿,德国舰队就开过来了。 清政府那时候的常规操作就是,打是打不过的,道理是讲不清的,最后只能含泪签合同。 于是,《胶澳租借条约》一签,青岛就成了德国人的“远东模范殖民地”。 德国人也确实下了功夫,把青岛规划得跟德国小镇似的,下水道都修得油纸包都冲不走。 但这本质是什么?是装修了你的房子,然后把你赶出去,他自己住,还顺便收你邻居的物业费。 这种好日子没过多久,欧洲那边自己人先打起来了,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本质上就是老流氓们因为分赃不均,在村口约了一场史诗级的群架。 德国作为主要干仗的,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被人摁在地上摩擦,输得底裤都不剩了。 中国当时的操作就更骚了,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成了战胜国。 虽然我们没派多少正规军去欧洲正面刚,但我们送了十几万华工过去挖战壕、修工事,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死伤惨重。 按理说,战胜国,总该有点战胜国的待遇吧? 比如,德国之前抢走的东西,是不是该还回来了? 青岛,理所应当,物归原主。 巴黎和会,就是那个战后分赃的大会,中国代表也去了,揣着一肚子委屈和满脑袋的道理,准备跟列强们好好掰扯掰扯。 结果到了现场才发现,这哪是讲道理的地方,这根本就是另一个堂口的分红大会。 英法美这些大佬,压根没把中国当自己人。 他们眼里,中国就是个凑数的,能来参加就不错了,还想要回领土?想多了。 更骚的操作来了,大佬们合计了一下,觉得德国在山东的那些利益,直接还给中国太便宜中国了,不如转手送给日本。 为啥? 因为日本在一战里也出了力,帮着打德国在亚洲的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日本已经是新晋的列强小弟,是自己人。 把德国的地盘给日本,一来是奖励小弟,二来是让日本牵制其他势力,完美。 至于中国的感受?谁在乎一个气氛组的感受。 这个消息传回国内,瞬间就炸了。 憋了一百多年的火,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爆发了。 学生上街,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国上下就一个意思:这口气,我们不咽。 事情就僵在这里,中国政府顶着国内的压力,硬是没在巴黎和会的那个破协议上签字。 那边,德国作为战败国,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 割地赔款,军队被废,基本上就是被扒光了游街。 这时候,德国的外交官们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们找到了当时乱成一锅粥的中国政府,摆出一副“兄弟我懂你”的表情,说: “你看,青岛这事儿,英法他们不地道,想送给日本人。我们德国虽然战败了,但我们跟中国人民的感情是真的。要不这样,我们撇开他们,直接把青岛还给你,怎么样?够意思吧?”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感人? 战败国主动归还领土,这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 但就像所有免费软件后面都捆绑着全家桶一样,德国这个“免费大礼包”后面,跟着一串小字说明。 他们的条件是: 第一,青岛是还给你了,但我们在青岛建的那些工厂、码头、设备,都得留着,而且你们不能收一分钱的税。我们德国企业,要享受超国民待遇。 第二,我们得在青岛保留一部分驻军的权力,划一块地方给我们用,美其名曰保护我们的侨民和资产。 第三,你们中国政府得负责,不能让日本或者其他国家来找我们德国企业的麻烦。 你仔细品品这三个条件。 这是归还领土吗? 这不就是把房产证的名字从“德国”改成“中国”,但德国人不仅继续当着租客,还是个不用交房租、自带保安、房东还得给他看家护院的太上皇租客么? 主权回来了,治权没回来。 地回来了,地上的东西全是人家的,你还得伺候着。 这和之前被强租有什么本质区别? 无非就是一个是霸王硬上弓,一个是你半推半就从了。 更阴险的是,德国人这是在甩锅。 他自己打不过英法日,就想把中国推到前面去当炮灰。 你想想,如果中国答应了,日本能干吗? 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拿到的“合法权益”就没了,转头肯定要找中国算账。 到时候,中国就得为了保护德国在青岛的利益,去跟日本硬刚。 德国人呢,就躲在后面,看着中日互掐,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这算盘打得,青岛的算盘珠子都快崩到柏林去了。 当时的中国政府,虽然弱,虽然内部斗得跟乌眼鸡似的,但还没蠢到这个地步。 他们看明白了,德国人这根本不是送礼,这是在递刀,而且是递给你让你捅自己的刀。 接受了这份“好意”,中国不仅没能真正收回青岛,反而会陷入更深的外交和军事泥潭,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 所以,中国政府最终拒绝了德国的“善意”。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通过各种艰难的谈判和博弈,尤其是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最终还是花了真金白银,用“赎买”的方式,才算名义上收回了青岛的主权。 你看,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剧本。 一个所谓的战胜国,想拿回自己被抢走的东西,不仅要看战败国的脸色,还得提防着“盟友”在背后捅刀,最后更是要自己掏钱把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东西给买回来。 这背后,哪有什么公理和正义,全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和实力。 弱小,就是原罪。 你在牌桌上,连看底牌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等着别人发牌,还得笑着说声谢谢。 德国那个看似友好的提议,不过是丛林法则里一种更高级的伪装。 它告诉你,当一个曾经揍过你的人,突然鼻青脸肿地跑来跟你称兄道弟,还要送你礼物时,你最好先看看他手里是不是藏着另一份账单。 因为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而有些价格,你付不起,也不想付。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