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活一场是一场。” 王楚钦赛后对着镜头,就扔下这么一句话。这话要是从一个排名靠后的选手嘴里说出来,大家觉得正常。但从国乒王牌嘴里说出来,尤其是在澳门冠军赛首个比赛日,刚3-1赢了球,这就有点意思了。 对手是日本的松岛辉空,比分3-1。光看这个结果,你会觉得,哦,一场正常的胜利,国乒主力打日本小将,不就该是这个剧本吗? 但你要是看了比赛,看了过程,你就知道王楚钦那句“如履薄冰”真不是客套话。 第一局11-9,赢得就很费劲。王楚钦是靠着局末那几个关键分才啃下来的。这已经是个信号了,对面那小子不好对付。 果不其然,第二局松岛辉空直接一个11-8还了回来。这时候场上的气压就不对了,这哪是碾压局,分明是拉锯战。 真正的肉搏,是在第三局。 这一局谁拿下,谁就拿到了赛点,心理优势就完全不一样了。王楚钦打到10-7领先,三个局点在手。说实话,看到这儿,咱们都觉得稳了。 结果松岛辉空硬是把比分追到了10-10平。 全场的气氛一下子就绷紧了。这已经不是技术对抗了,纯粹是意志力和胆量的比拼。 王楚钦自己都承认,他在10-8领先的时候叫了个暂停,就是因为自己发球的时候“有点犹豫”,甚至到10-9的时候,出手都有点“下意识”,脑子跟不上身体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也被逼到了墙角,心里发虚了。 好在,他顶住了。王楚钦说,他感觉到对方追到10平后,“心态有点着急”。机会就是这么一瞬间的事,他抓住了,一个13-11,惊险地把这最关键的一局收入囊中。 拿下这局,整个人的气场都不一样了。 王楚钦自己也说,赢下第三局之后,“心态有所释放”。第四局的比分是11-4,一下就打穿了。这才是我们熟悉的王楚钦,那个摧枯拉朽的国乒王牌。 所以你看,这场3-1的胜利,关键点根本不在第四局的轻松,而在于第三局那要命的几分球。如果那几个球没咬住,比赛走向可能就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了。 赛后王楚钦的采访,更是把这场比赛的内在逻辑给扒得干干净净。 他说这是一场“艰苦的比赛”,松岛辉空“发挥非常好”。甚至直言,对方有些球打得他“措手不及”,搞得他“不敢去猜、不那么敢去出手”。 这话太实在了。 咱们看球的,总觉得顶级运动员就该有舍我其谁的霸气。但王楚钦告诉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场上,他也在试探,也在琢磨。前三局,他觉得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得分也是交替上升,谁也没占到绝对便宜。 这就是顶级赛场的残酷,你稍微一走神,对面就能把你撕了。 所以,他那句“能活一场是一场”,听着有点丧,但其实是顶级运动员最真实的心态写照。他压根没去想后面要打谁,能不能夺冠,他脑子里就一件事:怎么把眼前这个人给赢下来。 赢了,就活下来了,可以准备下一场。输了,就直接回家。 尽管他说自己对澳门的场馆和比赛用球都很熟悉,很适应,但这种熟悉感并不能完全抵消掉赛场上的压力。 每一场都是生死战,这才是乒乓球。 所以别再看比分就下结论了。一场3-1背后,藏着10-7被追平的惊魂,藏着关键时刻的犹豫,也藏着一个世界冠军“能活一场是一场”的清醒和谦卑。这场球,赢的真不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