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查数据的时候,我坐在阳台喝茶,顺手看了下屋顶的发电曲线,日发电量徘徊在八九十度,今天只发了106度。说真的,我跟你说,太阳就爱臭美,云一来就赖账。就是发电这事儿,天天盯着也没意思,反正数据在那里,说明问题。 细看8月份,上网电量2566度,比7月少150度,但7月的总发电量其实比8月多了260多度,也就是说白天自用比上个月少了一百多度。卖电收入是983.98元,和上个月只差了五十多块,数字挺硬朗,真心的,挺意外。旁边群里有人说“这回本速度还行”,我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大家都在算账。 说到影响因素,天气是主角。今年9月雨水比去年多,又碰上两次台风,发电被压制。去年同期是旱季,天天天晴,发电像开了挂,真假的?那种差距不是小数目。再说我家用电习惯,7月几乎不出差,空调24小时开,白天自用多;8月我出差几次,白天空调关了,白天上网电量就高。就是说,发电不是只看光伏板,还得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也参与分账。 把这些数据算进回本模型8月总发电3165.4度,上网2566度,自用599.4度。按我家的第二梯度电价,自用电价值约0.83元/度,节省约497.5元;加上卖电983.98元,8月计节省1481.48元。用9万的投资算,8月回本比率约1.646%,到7月底累积回本32.139%,到8月底变成33.785%。我跟你说,按这个步子,回本周期大概略少于7.5年,听着还挺靠谱,很多邻居都在算这个账,大家议论纷纷。 生活里这些小数目累计来就是生活品质变动。有人在群里评论“你这投资稳当吧?”我也会反问一句稳吗?稳中有变。市场电价、用电习惯、天气波动都能影响净现值。反正光伏不是一夜暴富的事儿,是慢慢把电费挤出家门外,让屋顶帮你赚点零花钱。等板子几年后维护成本上来,得琢磨着再升级。就是不要把它当成万能算盘,得常看数据,常做调整。 站在屋顶下看着线条整齐的光伏板,心里有一种踏实。真心的,这不是一句广告词,而是生活里一点点省下来的底气。等一下,下个月再贴出实时数据,大家可以对照着省点电费,日子也能甜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