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的交易大厅里,警报声此起彼伏,数字疯狂跳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一句话让全球市场瞬间沸腾,降息预期如野火般蔓延整个世界。 “风险平衡似乎正在发生转变,可能构成调整政策立场的依据。”2025年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的这番话,像一道闪电划破全球经济夜空。 原本绷紧神经的交易员们瞬间爆发欢呼,道琼斯指数应声大涨846.24点,纳斯达克指数飙升396.22点。黄金、比特币、美债全线沸腾,唯独美元指数惨遭血洗。 1 政策转向,鲍威尔一鸣惊人 杰克逊霍尔年会现场,鲍威尔的讲话吸引了全球金融界的目光。他不仅暗示美联储可能在未来数月降息,还指出了经济面临的现实挑战。 “美国经济在高关税与收紧移民政策背景下仍展现韧性,但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增长已出现显著放缓,”鲍威尔坦言。他的语气冷静但内容震撼。 鲍威尔宣布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回归灵活通胀目标。这一转变意味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重大调整,为降息扫清了理论障碍。 2 白宫压力,特朗普的降息怒吼 就在鲍威尔讲话的前几天,8月12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连发数条内容,核心要求只有一个:**美联储必须立刻降息3个百分点**! 黄金价格应声跳涨20美元,美元指数暴跌25点,交易大厅警报响成一片。戏剧性的是,一小时后他又改口否认要解雇鲍威尔,被交易员戏称为“特朗普TACO”(临阵退缩)。 财政部长贝森特于次日突然透露消息:美联储或于9月降息50基点,并且称基准利率应下调150至175个基点。这种总统与财长联手施压央行,在美联储110年历史上实属罕见。 3 债务压顶,降息背后的无奈 特朗普为何如此急切地要求降息?看看美国财政部的账本就明白了。 当前美国国债总额已达**37万亿美元**,利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美国政府每年就要多支付3600亿美元利息。7月刚通过的“大而美法案”更将在未来十年增加5.5万亿美元财政赤字,使美国债务占GDP比重飙升到129%。 美联储理事沃勒8月28日再次呼吁降息,他表示将支持9月政策会议降息25个基点,并预计未来三到六个月还会进一步降息。 “在核心通胀率接近2%、基于市场的长期通胀预期牢固锚定,并且劳动力市场走弱风险上升的情况下,恰当的风险管理意味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现在就应当下调政策利率,”沃勒如此说道。 4 市场狂欢,资本盛宴开启 鲍威尔讲话后,市场对美联储政策宽松的押注继续升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交易员预计**9月降息的概率超过80%**(后来升至86%)。 当地时间8月28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标普500和道指均创收盘纪录新高。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谷歌涨2%,亚马逊涨逾1%,苹果、微软、Meta小幅上涨。 国际油价28日微涨。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45美分,收于每桶64.60美元,涨幅为0.70%。 美元指数则一度跌破100关口,8月份对主要货币下跌约2%,年内累计跌幅接近10%。这一弱势表现与美国国内政治干预央行独立性密切相关。 5 全球震荡,并非皆大欢喜 然而,在全球资本狂欢的同时,债券市场却遭遇了“黑色八月”。 德国和法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8月均升至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创下了历史新高**,英国长期债券收益率也正朝着自去年12月以来最大的月度涨幅迈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发出警告:全球债券市场正“处于脆弱状态”,并对全球经济中的借贷水平表示担忧。 美国新政也引发了全球跨境物流震荡。自8月29日起,美国正式取消800美元以下进口包裹的免税待遇,欧盟发往美国的包裹还被额外加征15%的关税。 欧洲多国邮政系统陷入近乎“集体瘫痪”的局面。法国自8月25日起暂停所有发往美国的商品类包裹业务;意大利8月23日就停收所有商品类包裹。 6 未来之路,风险与机遇并存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全球宏观策略报告中指出,随着美联储降息窗口逐步临近,今年秋季**美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有望双双创下年内新低**。 该机构建议投资者聚焦两大方向:一是通过5年期美债和3s30s陡峭化策略捕捉债市红利,二是通过欧元、日元多单把握非美货币机会。 然而,三大风险依然存在:如果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击升级、主要央行政策超预期,都可能打乱资产节奏。 美联储降息对中国可能是利好。中美息差缩窄,更有利于中国打开货币政策空间。如果美联储降息50bp,中国可能迎来一次降准或降息或双降。 人民币汇率压力也将减轻。鲍威尔讲话后,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升值至7.16。要知道在4月份时,还是7.35。 美元指数在97.90附近徘徊,单月下跌近2%,年内累计跌幅接近10%。美联储理事沃勒的支持降息表态,已经让9月降息概率升至86%。 但市场并非高枕无忧。2年期与10年期美债利差达到57个基点,为4月以来的最陡水平。这种短期收益率受降息预期压制,长期收益率因通胀担忧上行的局面,折射出市场深处的焦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