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可不是一锅乱炖,而是一场分明乐章的交响曲。最近这波从3040点冲到3600点的小高潮,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开场“热身”。老股民们都知道,A股的涨跌有套路,这套“牛市五部曲”值得每个投资者掰开揉碎细细品味。 “咋就券商先飞起来了?”小李问我。“这就是大资金在搭台呗!”我笑着说。你看,金融板块往往是牛市的先锋队,不信看看去年4月至6月,那段时间券商平均涨了38%,某头部券商45个交易日翻倍。这些大家伙齐刷刷活跃,就是给后面行情打基础。可别傻乎乎追到底,因为这波热闹一般撑2-3个月就得喘口气。 等金融稳住阵脚,“成长型”企业开始唱主角。这阶段,好比宴会上的主菜——业绩靠谱、增长稳定的行业龙头接连亮相。2015年军工板块半年飙升217%,2020年医疗器械也上演过类似好戏。今年三季度业绩预告抢眼的一批企业,比如航天电子领域某公司,仅7个交易日内连续5次涨停,让人忍不住点赞。他们背后通常藏着机构资金和多家券商买入评级,绝非偶然。 至于科技股嘛,总有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的芯片、AI啥时候爆发?”别急,这可是慢火熬汤活儿。据历史经验,科技股往往比金融晚4-6个月发力。2007年那回,它们平均暴涨428%;2015年的创业板更是直接从1500点蹿到4037点。一旦释放压力,就像弹簧松开一样劲爆。目前国产半导体设备渗透率才26%,AI服务器甚至不到15%。这些数字背后潜藏巨大能量,一旦相关技术突破,将引燃市场激情。 当科技红利见顶时,传统周期行业便悄然登场。这转折常伴随两大信号:PPI连续数月回升,大宗商品期货持续走高。有色金属是典型代表,比如2007年江西铜业价格翻四倍;2015年中国铝业短短三个月实现翻番。而如今铝库存降至低位、钴价反弹迹象明显,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风向标。 最后一幕,是市场最疯狂也是风险最高的时候——所谓“鸡犬升天”。此时逻辑全抛脑后,各种股票莫名其妙封上涨停。去年10月8日那天,有137只股票涨停,其中63只根本没基本面变化。当成交额破万亿,新开户人数连续两周超50万户,你就该警惕了。不少普通老百姓排长队开户,还津津乐道炒股故事,这种景象虽喜人,却暗藏隐忧。 穿越风云变幻,要想站稳脚跟必须守住几条铁律:每阶段聚焦不超过三个核心板块;单只股票仓位控制在15%以内;达到目标收益要果断减仓,不盲目追高;尤其到了末尾阶段,更要克制冲动,即使错过最后一点利润,也避免被随后的大跌吞噬。我记得2015年那个创业板估值150倍的时候,我清仓被朋友嘲笑胆小,可结果呢?两周内不少人还套牢着呢! 现在市场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期,那些靠金融赚到钱的人已开始换马,而新手还纠结是否继续追券商。这剧本似曾相识,只不过演员换了一拨又一拨而已。在这场资本盛宴中,你准备好吃哪一道菜了吗?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大家都蜂拥入局喊着“不怕输”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冷静思考一下,到底是谁在真正掌控节奏?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代表当事人及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